《梦的解析》研究论文合集
《黄帝内经》释梦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融汇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的重要标志,是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继续发展的基石。
它从朴素的哲学唯物主义出发,经过综合大量具体的梦,广泛吸收诸子百家对梦的研究成果,从整体观、阴阳学说、五行理论等对释梦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并在《黄帝内经》中设有三篇专门讨论梦的章节,分别是《素问·脉要精微论》、《灵枢·方衰盛论》、《灵枢·淫邪发梦》,从此奠定了中医学释梦理论形成的基础。而弗洛伊德最先把梦作为分析材料,提出了精神分析法,他在《梦的解析》中指出“梦是愿望的满足”,创立了梦的生物欲望说,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梦是奇怪和神秘的,人类在物质世界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在意识领域的发展之门才刚刚开启。释梦心理学就在这样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形成。为此,笔者从《黄帝内经》释梦和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理论分析,尝试将中西方思想进行梦学说的融合,浅谈如下。
1 整体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的认识。中医释梦亦具有整体性。梦与睡眠一样不可或缺。《黄帝内经》认为梦是心神处于睡眠状态下的“魂魄飞扬”,与阴阳盛衰营卫运行有关,是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表现形式。通过做梦的背景及患者的整体情况来分析梦,就能辨别病理与生理之梦。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的认识。中医释梦亦具有整体性。梦与睡眠一样不可或缺。《黄帝内经》认为梦是心神处于睡眠状态下的“魂魄飞扬”,与阴阳盛衰营卫运行有关,是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表现形式。通过做梦的背景及患者的整体情况来分析梦,就能辨别病理与生理之梦。
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即是人的生理需要及本能欲望,表现在梦中为生理之梦; 同样的,人体脏腑组织的病理变化若映在梦境中,属病之梦。《黄帝内经》着重论述了病理之梦以及梦证的辨证论治。
《梦的解析》提出,同一个晚上所发生的梦内容都是整体的一部分,这些分开的,同时又是连续着的梦也许含有相同的意义,并且是以不同的材料表达着同一冲动。这与《黄帝内经》中的整体观念相得益彰。《梦的解析》中对梦的本质进行高度的概括: 梦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产生的。其中书中提到的“方便的梦”、“小孩的梦”、“动物的梦( 匈牙利有一个谚语‘猪梦见什么?’回答: ‘粟’) ”均是有力的佐证。这种人体的生理需求、本能欲望即是《黄帝内经》最早提出的生理之梦。《梦的解析》提出: 梦应该可以将它利用来作为某种病态意念追溯至昔日回忆间的桥梁。而这可以演变为将梦作为一种症状,利用梦的解释来追溯梦者的病源,并加以治疗。这与《黄帝内经》中重点描述梦证及提出辨证论治在理论与实践得到高度的 升 华。
《梦的解析》中是以弗洛伊德自己的梦或者是他病人的梦得到任何有关正常人的梦结论,是在推论中发现心理症病人所应用的精神机制并非新创,而是早已存在于正常装置中。两个精神系统及控制的审查制度,形成精神工具的正常结构,而梦则指出一条让人们能了解这精神构造的路。书中对心理症、歇斯底里症的病人的梦叙述多,而对正常的人梦、正常人梦中的象征阐释少,详病略常,这一方面是收集材料的容易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病梦患者的诊治。而《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亦是围绕着病理之梦,甚至花费篇章详细描述梦中景物。不得不说,两本书的思想理论源头是一致的。
2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阴阳是一个概括自然界具有对立属性的事物和现象双方的抽象概念。中医学把阴阳学说作为其特有的思维方法,广泛用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使得阴阳学说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在这种学说的影响下,《黄帝内经》释梦亦有鲜明的阴阳性。其以阴阳总纲统领睡眠,提到“阴平阳秘可无梦,阳偏阴偏则见梦”。阴阳重在调和,《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灵枢·方胜衰论》云: “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若阴阳不可见,则可从梦中水火的征兆来辨别,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水火对立,一阴一阳,可知《黄帝内经》以这常见的基本物质来推演络绎,阐释所有梦均具阴阳属性。而书中关于阴阳之气的偏胜偏衰致梦的条文也不在少数。如《灵枢·方胜衰论》云: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灵枢·淫邪发梦》云“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也。少气之厥,即因气虚而逆。厥气,即逆气。少气则神失其守,阳不守阴,发而为梦”。阴阳失衡是梦发生的根本,梦的产生标志着阴阳动态的平衡被打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阴阳是一个概括自然界具有对立属性的事物和现象双方的抽象概念。中医学把阴阳学说作为其特有的思维方法,广泛用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使得阴阳学说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在这种学说的影响下,《黄帝内经》释梦亦有鲜明的阴阳性。其以阴阳总纲统领睡眠,提到“阴平阳秘可无梦,阳偏阴偏则见梦”。阴阳重在调和,《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灵枢·方胜衰论》云: “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若阴阳不可见,则可从梦中水火的征兆来辨别,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水火对立,一阴一阳,可知《黄帝内经》以这常见的基本物质来推演络绎,阐释所有梦均具阴阳属性。而书中关于阴阳之气的偏胜偏衰致梦的条文也不在少数。如《灵枢·方胜衰论》云: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灵枢·淫邪发梦》云“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也。少气之厥,即因气虚而逆。厥气,即逆气。少气则神失其守,阳不守阴,发而为梦”。阴阳失衡是梦发生的根本,梦的产生标志着阴阳动态的平衡被打破。
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提到,梦的遗忘是必然的,想要清晰抓住梦中所有琐细的元素是不可能的,尽管它们是不可或缺的,但往往解释会因为对它们的忽略而延误了。存在偏见的梦是种阻抗的表现,这和心理症的症状各方面都很相似,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法治疗心理症,如歇斯底里症时,同时解释消逝的早期症状和迫使患者看病的现存症状,而往往都是早期的问题更容易解决。这与《黄帝内经》认为梦是阴阳平衡失调引起的认识相符合。
梦形成必须要遵守心灵处在睡眠状态下的规则,此时审查制度减弱。在梦中出现的两个元素无论在何时有着表浅或牵强的联系,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着一个更深刻以及正统的联系,这种联系要不就是被审查制度破坏了,要不就是各自都受到审查制度的阻抗,从而梦将一个严肃的联系转移成一个表浅,而且看似荒谬的关系。这种对梦的精神分析法透露出梦的形成是某种平衡的失调,可能是审查制度的审查与通过,亦可能是梦中意识与潜意识、表浅联系与压抑的关连。这尽管不能与阴阳理论完全对等,但其折射出的平衡破坏则是显而易见的。
《梦的解析》认为现在式是用来表达愿望满足的时式,这与白日梦一样。在梦中存在的潜意识是梦的原动力,梦形成的促成者努力想要达到潜意识,进入意识层,而这通道在白天都因为审查制度的阻抗而封锁,只能在夜晚渡入,所以它是指着感觉端,传到知觉的系统。而这与清醒时刻潜意识的精神程序称为进行的相对应,是属于梦的后退现象,后退现象在梦中是普遍存在的。正因为这样,所有梦思的关系会因为存在后来的系统上而失去表达力。《黄帝内经》中清楚描述阴阳中日夜的关系,日为阳,夜为阴,这与梦中的后退、前进及潜意识进入后意识、潜意识渡入前意识相符合。
《黄帝内经》与《梦的解析》中对于梦的理论不因时间、空间的差异而有所偏差,均从最高理论的角度阐发了梦的最真实情况。
前面已经提到,《梦的解析》中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千奇百怪的梦均遵循着一个普遍的公式: “梦是一种( 受抑制的) 愿望( 经过伪装而) 满足。梦的伪装就是一种审查制度的作用。梦中的象征( 包括正常人的梦) 均为某种潜意识的欲望体现。意识的愿望只有在得到潜意识中相似意愿的加强后才能成功地产生梦。”梦的发生如同睡眠一般,是我们能清楚确定的。
我们可以在梦中对自己说“不要紧,这只是梦而已”,或者是用一种意志指导梦,将不满意的梦中断,以新的方向开始。这足以表明在愿望的满足的定义下,梦都是积极的、明亮的、兴奋的。然而,现实中的梦并不完全如此,有百分之五十八的梦都是不如意的。弗洛伊德认为,焦虑的、压抑的梦均经过伪装,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象征着另一个愿望的满足。愉快与不愉快的产生,自动调整整个能量的添加过程。特殊的潜意识激动过程会有两种后果,一是不会被突破,不产生任何影响; 二是梦过程的发生方式。梦使得潜意识那自由不羁的激动受到前意识的控制。愿望满足的企图太过激烈扰乱前意识,梦的功能会失手。但对我们来说,产生焦虑的精神过程亦能满足某个愿望。因为愿望属于一个系统( 潜意识) ,而它却受到前意识的拒绝与压抑。在健康心理中前意识对潜意识的镇压也不完全,这压抑恰好是度量精神的正常度。此时我们感受到的梦则是晦暗的、抑制的和寒冷的。在《梦的解析》中对梦的没有进行分类,认为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满足,只是形式的表现不同。但究其表现的形式,积极的、明亮的、兴奋的梦与晦暗的、抑制的和寒冷的梦则可很自然得与《黄帝内经》中的阴阳梦相关联,这其中的奥妙不言而喻。
3 五行理论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理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黄帝内经》中巧妙运动五行学说,以运万类,以制万变。五行的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维持五行结构系统地平衡与稳定; 五行的相乘相侮、母子相及则是阐释异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病理变化。《黄帝内经》从梦境表现的五行属性进行释梦。《灵枢·方胜论衰》云: “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借借,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 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
出现此类不同梦象是因为《黄帝内经》认为,五行理论根据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将自然界千姿百态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五行中。如肺在五行属金,五季应秋,五色对 白,故 肺 气 虚 可 见 白 物、斩 血 者“ 金 之 用也”、金为兵革( 王冰注: 金为兵革,故梦见兵战) 。其他藏象依此类推。《灵枢·方胜论衰》仅就五脏虚所梦来阐释,在《素问·脉要精微论》、《灵枢·淫邪发梦》中提到: “肝气盛,则梦怒; 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 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 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 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根据五行理论,肺在情志应悲,五声对哭,因此肺气盛会有恐惧、哭泣、飞扬的梦。余藏准此。除此之外,《灵枢·淫邪发梦》云: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 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 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 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 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 客于膀胱,则梦游行; 客于胃,则梦饮食; 客于大肠,则梦田野; 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 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嵋; 客于阴器,则梦接内; 客于项,则梦斩首; 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布 苑中; 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 客于胞膻,则梦溲便。”此章节扩广五行的内涵,为五脏六腑之梦。《黄帝内经》从各种梦境的五行属性来解析梦的形成机理,尽管人类的梦千变万化,但万事万物都有其五行归属,其意义深远久长。
《梦的解析》中有四点理论与五行理论相契合,分述如下。
《梦的解析》中假设每个人的心灵内有两种力量,第一个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 而第二个却扮演着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伪装”。凡能为我们意识到得,必须得经过第二个心理力量所认可; 而那些第一个心理力量的材料,一旦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从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梦中两种力量的比拼、相克、战胜则是梦形成的重要内在,第一个心理力量若能通过第二关,则可被意识接受,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一旦不被接受,就会被改变,成为伪装的梦。这与五行理论中的相生相克、制化胜复有一定的牵连性。
《梦的解析》在梦的材料与来源中提出,梦的形成是产生了“置换”作用,就是一个具有较弱潜能的意念必须由最初具有较强潜能的意念里,慢慢吸收能量,而到某一强度才能脱颖而出,浮现到意识界来。这种以弱胜强最后形成梦的思想跟五行理论中的相乘相侮是一致的。其弱潜能与强潜能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相生相克,而到了某一个强度则是相乘相侮,浮现到意识界形成梦则是五行平衡破坏后出现的病理现象。五行理论认为,五行相乘是某一行的太过或不及发生的五行制化胜复平衡的打破而导致的病理变化; 五行相侮是某一行对其所部胜的 0 反向制约。相乘相侮均为人体的病理现象,在梦中则表现出相应的征象。从五行理论看《梦的解析》,也是别具一番风格。
《梦的解析》曾在定义梦的整体性说到,分开的梦也许含有相同的意义,第一个梦通常是最胆怯以及歪曲的,而接着的可能是更确定和明显的。梦的分开是因为欲望的表现通过不同的材料表达,而梦的顺序则是因为欲望的潜能,这与第二点中的弱潜能、强潜能的关系是相对应的,在此不再赘述。
《梦的解析》中提到了梦中梦的概念,做出了如下假设: 梦中所梦的是真实( 真实回忆) 的呈现,相反的,梦里所表现的其他事物则是梦的愿望而已,等于说希望这被称为是梦的东西不曾发生。换句话说,如果某一事件是以梦中梦的方式插入梦中,那么似乎可以很肯定的说,它暗示着这件事是真实的———最肯定的是,梦的运作利用做梦行为作为一种否定的方式。梦中梦与五行理论中的母子关系有相似性。梦中做梦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否认暗示事件的真实,而五行中母子关系有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种,均是相生关系的异常变化。而在梦中做梦,梦中梦产生的基础是梦,可以理解为梦中梦与梦的关系亦为母子,这种梦生梦是以异常的表现手法来流露真实的欲望。而在五行中母子关系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如水不足不能生木,导致木亦虚弱,最终水竭木枯,母子俱衰。在治疗上可以通过滋水涵木法获得良效。在心理症的病人,若出现梦中梦,我们可以据此断定梦中梦的真实性,而就此进行精神分析,心理疏导,治愈疾病。
4 展望
《黄帝内经》是中医史上永难超越的宝典,《梦的解析》开创了西方梦分析的时代。这两部产生在不同时代的理论体系,在中西思维的碰撞中有其共通之意。
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利用中西方对梦学理论的研究以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达到中西结合、为民治病的最终目的。
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鼻祖, 弗洛伊德开创了人类文化史的新纪元。弗洛伊德一生着述很多, 而举世闻名, 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一版再版, 其发行量无法统计的划时代的不朽着作之一就是《梦的解析》。此书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 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在《梦的解析》中, 弗洛伊德声称发现了三大真理: 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 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 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一、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
首先,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析的。“ 无论如何, 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 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 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 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出代替物, 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他通过一系列梦的科学解析,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 ) ) ) 是欲望的满足, 就象谚语中问: “ 鹅梦到了什么? ”回答是: “ 玉米”。
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理论完整地包含在于这两句话中。
第二, 梦的动机是欲望的满足。弗洛伊德指出, 关于梦是欲望的达成这一命题在儿童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而在许多时候和各种情况下, 其意义没有任何掩饰, 一目了然。“ 少儿的梦不会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 另一方面, 它们在证明梦的本质是对欲望的满足方面, 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而针对有人对梦的统计结果, 大部分的梦是不愉快的梦, 只有少部分肯定是愉快的梦, 如果说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 那么怎样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呢? 弗洛伊德的回答是, 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 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 变相的改装”。
他认为: “ 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 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 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 这是梦进行了化妆。“ 梦是一种( 被压抑的、被抑制的) 愿望的(经过改装的)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叙述梦的完整的公式。有了这么一个公式, 不管什么样的梦, 便都可以纳入“ 愿望的满足”这个范畴了。
那么, 梦为何要进行伪装呢? 他认为“ 每个人的梦是由两种精神力量(或可描述为倾向或系统) 支配的。其中一种力量构成欲望用梦来表现出来, 另一种力量则对梦中的欲望实行稽查作用, 迫使欲望不得不通过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解析这类化妆的梦, 就必须透过梦的表象, 揭示出隐藏在梦背后的思想来。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概念) ) ) “ 显意”和“ 隐意”。所谓显意, 它类似于假面具, 是“ 梦所叙述的东西”, “ 梦的外显的内容”。所谓隐意, 是假面具所掩盖的欲望, 是“ 那种隐匿的我们只有通过观念分析才能达到的东西。”是“ 内隐的梦的思想”。梦的解析过程就是从外显的梦到内隐的梦的工作过程, 而“ 每个特殊的梦经过分析后, 必定可以重新证明梦确实具有代表欲望满足的一种神秘意义。”弗洛伊德认为, “ 释梦就意味着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对于梦的来源, 他认为有三种可能: 一是它也许在白天即受到激动, 不过却因为外在的理由无法满足, 因此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满足的意愿留给晚上入梦。二是它也许源于白天, 但却遭受排斥, 因此留给夜间的是一个不满足而且被潜抑的愿望。三是也许和白天全然无关, 它是一些受到潜抑, 并且只有在夜间才活动的愿望, ,第一种愿望起于前意识; 第二种愿望从意识中被赶到潜意识去; 第三种愿望冲动无法突破潜意识的系统。在这三种来源之外, 他强调“ 要加上第四个愿望的起源, 就是晚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比如口渴或性的需求等)。
第三、梦是如何由隐意转变成为显意的, 这是《梦的解析》专着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凝缩作用。“ 任何人对梦内容和梦念进行比较进, 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梦进行了大量的凝缩作用。”与梦念的丰富多彩相比较, 梦内容简短、贫乏、精练。这主要是凝缩产生的作用。凝缩作用主要是通过省略来实现的;梦并不是对梦念的忠实翻译或点对点的投射, 而是对高度不完全的, 支离破碎的复制。二是移置作用。即在梦中,一方面将隐意中的因素加以转移, 用不重要的替换重要的, 用引喻代替原文。“ 我们可以发现, 梦里出现的并不是梦念中的重要概念, 而是在梦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概念。”另一方面, 梦利用多重性决定作用, 从具有较低精神价值的元素中创造出新的价值, 然后各自寻找途径进入梦内容中, 这就产生了精神的转移。三是象征作用。他认为梦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梦中没有获得任何单独的表现, 隐意在转变成显意的过程中, 思想必须翻译成视觉意象。也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抽象的欲望。“ 作为这同一种回复的结果, 思想在梦里转化为视觉形象; 这就是说, 梦的隐意变得更生动和形象化。”四是润饰作用, 即“ 二级加工”, 这是指醒后梦者把梦中颠倒的材料再加以条理化, 使其更能掩饰梦的真相。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 就是“ 把梦的工作的最后产物发展成为某种统一的东西, 某种近于连贯的东西。”精神分析家释梦时则要透过梦的运作机制, 由显梦寻出隐梦, 发现梦者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为便于揭示潜意识的欲望, 释梦可与分析自由联想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精神分析治疗中, 释梦和自由联想分析构成了治疗神经症患者方法的核心部分。
二、梦与文学的关系
认真阐释《梦的解析》就会发现, 弗洛伊德在论述梦的实现过程时, 其实也是在论述一个文学艺术作品成功的过程。弗洛伊德的关于梦的理论与文艺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艺术作为潜意识的升华, 与梦有着同源对等的关系, 同梦有着相似的特点。因此, 弗洛伊德断言文学艺术就是“ 白昼梦”, 这便是他于 19”8年写下了着名的5创作家与白昼梦6文章的真正动因。他认为, 文学艺术的分析应当参照梦的分析, “ 梦”应当是文学艺术的参照系, 只有将文学艺术与梦相类比, 将梦的分析方法应用到文学艺术的分析中来, 才能有效地发掘人类文艺活动中的潜意识, 最终实现文学艺术的科学解释。
通过弗洛伊德对梦的形成过程的分析, 我们会看到文学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与梦的形成过程有着许多相同处,文学作品的形成基本上也是经历了凝聚、移替、象征和修饰加工这样四个过程。作家在创作一个作品时, 他决不是在作品中写了某一个具体的人与事, 也不是将现实生活原原本本地搬到作品中, 而是集中了许多人的性格特点与形态, 集中了许多事件, 从中选择出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这种选择与集中恰恰与梦的凝聚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点,都会将凌乱的经验与体验凝缩成一个新的整体而整理出来, 新的整体的出现, 不是原来的雏形, 而是取代了原来,将之赋予一个新的意义, 这个新的意义的东西代表着一种新的抽象思想, 这种抽象的思想通过文学作品中具体人物形象。
这一切都说明, 梦能给作家、艺术家以启示与创造, 而且许多冥思苦想也无所得的成果, 在梦中却可以收获, 这便是梦的重要意义所在, 所以弗洛伊德说: “ 梦并不是无意义的, 并不是荒谬的, 并不是以我们的观念储蓄中的一部分休眠而另一部分开始觉醒为先决条件的, 它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 而且它是一种愿望的满足, 它在清醒时我们可以理解的精神动作的长链中占有它的位置, 它是经过一种高度错综复杂的理智活动而被建造起来的。”弗洛伊德认为, 梦是人愿望的满足。这里的“ 愿望”,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因此便在幻想的梦境中寻找到实现的一种满足, 通过这样的幻境, 梦者体验到了实现的快乐, 尽管这种实现是虚幻的, 但是在梦者的感觉上却是真实的。这种虚幻的感觉, 弗洛伊德认为有两种, 一种是晚间的梦, 一种是白日的幻想, 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 白日梦”。在谈到“ 白日梦”时, 弗洛伊德认为: “ 幸福的人从不幻想, 只有感到不满足的人才幻想。未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是幻想产生的动力, 每个幻想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 并且使令人不满意的现实好些。”弗洛伊德将梦与白日梦相提并论, 作为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这是因为他认为充满幻想的作家由于自己的本能欲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 由此使自己的思绪游离于现实, 把自己被压抑的本能冲动贯注到充满幻想的艺术作品中, 使欲望在作品中得以实现, 从而收获一种感觉上的真实。
但是, 尽管梦、白日梦与文学创作有着极为类似的相同, 弗洛伊德还是以他的精明看到了文学作品与梦、白日梦的不同。他说一个没有文学修养的人在谈到他的梦时,会给人一种平平叙述的感觉, 有时甚至无法让人听得进去, 但是, 当一个有文学天才的人描绘他的游戏, 或叙述在我们看来是他个人的白昼梦时, 我们体会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巨大乐趣。作家通过变化及伪装, 使白昼梦的自我中心特点不那么明显、突出了, 与此同时, 提供了纯形式的乐趣。作家提供给我们的快感增量, 目的是使我们脑深处的更大的快感释放出来。对文学的真正欣赏, 来自我们脑子里的紧张状态的松驰。作家抒写自己的梦与白日梦是一种渲泄, 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而对于欣赏者来说, 也存在着这种功用, 欣赏的同时, 也在渲泄着自己的欲望。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梦与白日梦是无理性的幻想, 而作家的创作却是在理性的支配下表现自己的梦与白日梦。
梦境自古以来就是最富表现性的艺术手段之一。人类学家们认为, 梦境与现实不分是原始思维的一个特点。
梦的意象和境遇深刻地影响着初民的现实生活, 成为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的思维的发展, 艺术作品中的梦境则更多地被用来作为一种命运的昭示、一种无意识的象征, 或作为一种美好“ 愿望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