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CIA特工征服对手的武器
你可能听说过一把“刀”的大名,请注意这把“刀”并不是 用铁和钢等材料制成的。如果你没有听说过这把“刀”的大名也没 有关系,但是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威力,“借刀杀人”就是用来形容 它的。这把“刀”就是心理暗示。或许很多人对心理暗示不是很了解,CIA心理学专家解释说, 心理暗示其实是一种心理现象,而且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心 理现象,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但是在生活中,人们一般习 惯称“他暗示”为“心理暗示”。心理暗示究竟能对人产生什么样 的作用呢?对此,心理神经免疫学(一门新兴的学科)可以很好地 解释心理暗示的使用对人产生的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稳 定人的情绪,甚至可以引导人走向成功;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可以 使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甚至会引起人的死亡。这一点 也已经得到CIA心理学专家的证实。心理暗示真的有那么强大的作 用吗?先来看两个有关心理暗示的经典案例吧:
第一个案例:
19世纪70年代,华沙的街头。
一群儿童正在玩耍,充分享受着她们的童年。玛丽娅和这些孩 子没什么区别,她只是这些孩子当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小女孩^这时 对面走来了一名吉卜赛女巫,当她看到玛丽娅后便停了下来。这名 吉卜赛女巫端详了玛丽娅好久,然后托起小姑娘的手,对她说: “你将会世界闻名!”后来,这名吉卜赛女巫的“预言”应验了, 玛丽娅真得成了闻名于世界的大人物,她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居里夫人。
第二个案例: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美国一所大学的几个在校大学生跟一位 朋友开起了玩笑,他们搞了一次恶作剧。按照订好的计划,他们对 这位朋友发动突然袭击,手脚麻利地将这位朋友装进了一个麻袋, 系好袋口后把麻袋抬到了附近的火车站。他们将麻袋放置在一条早 已废弃不用的铁轨上。随后这几名大学生退到了铁轨附近的一束灌 木丛中,观察动静。这名困在麻袋里的人对朋友的这一举动毫不知 情,他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在挣扎的时候不断地向 上帝祈祷。
不久,远处一列火车随着汽笛声呼晡而来,并且越来越近,越 来越近……汽笛声惊起了四周早已栖息的倦鸟,四周的大地随着火 车的临近也开始颤抖不已。借着月光,躲在灌木丛中的几个人看到 麻袋里的人激烈的挣扎后,开始偷偷地掩着嘴笑了起来。当火车在 邻近的轨道上快要接近麻袋的时候,麻袋里的人却停止了挣扎,安 静得没有一点儿声音。火车开走后,那几个大学生从旁边的灌木丛 中走了出来,大部分人都忍不住而笑出了声音。他们走近那个麻袋 并解开了麻袋,可是眼前的情景却让他们惊恐万分,因为他们的朋 友已经停止了呼吸,失去了生命。
其实,世界上本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只不过是吉卜赛女巫给 了小女孩一种心理暗示,而且是一种“成功”的心理暗示。最后, 小女孩成功了;那个困在麻袋里被放置在废弃铁轨上的人,则是自 己害死了自己。随着火车的不断临近,他心理的恐惧之感一浪高过 一浪,被火车碾压的情景不断地闪现。最后,他死了。
这就是“心理暗示”。
由于心理暗示不具有分辨性,所以CIA特工常常在办案的过程 中使用心理暗示。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CIA特工通过对犯罪嫌疑 人施加心理暗示的方式把某种观念含蓄地传递给对方,通过潜移默 化的方式达到突破对方心理防线的目的。CIA特工解释说,虽然心 理暗示可以发挥巨大的功效,但是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在使用时还 应注意下列细节:
细节一,心理暗示的反复性和持久性。
CIA —位心理学专家在谈到心理暗示时,说:“无论什么见解、 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地思考,那它 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特工比尔•莫雷在 深刻领悟了这一点后便把它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莫雷在接手任务时曾经一度兴奋不已,因为这次面对的是一个 身患重疾的犯罪嫌疑人。正因为如此,他想自己过不了几天就会结 束任务,然后回家开心的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他万万没想到,恰 恰是犯罪嫌疑人知道了自己身患重疾,绝望之余拒绝透漏任何 信息。
那天莫雷回到家后一言不发,妻子看出了端倪却什么也没过 问,只是对他说:“亲爱的,我要把储藏间整理一下,里面有很多 过期的杂志,你看看哪些有用就留下来,剩下的我要全部处 理掉! ”。
莫雷走进储物间开始一本一本翻那些杂志,翻到最后,有本杂志上一个醒目的标题《如何让你的狗狗更有魅力?暗示它吧!》吸 引了他。他赶紧翻到那一页细细地读了起来:
“目的:让狗狗执行接飞盘的命令。
第一步,发出指令。要对它说‘接住飞盘’的口令,并让它 习惯。
第二部,完成指令。带领它示范,让它接住飞盘。
第三步,给予奖励。当发出指令,并且它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时 要对它给予奖励。并摸摸它的头,以示赞赏。
第四步,熟悉指令。带领它反复重复从‘发出指令’到‘给 予奖励’的整个过程。”
莫雷扔下杂志快速出了家门。
到了情报处,莫雷坐在了办公桌旁,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首先,莫雷在互联网上,査看了一些资料,发现其实这名犯罪 嫌疑人所患的重疾并非不治之症,这只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心理障碍 性疾病。为此他还特地请教了医疗服务科资历最深的威廉•卡西教 授。卡西教授给了他一些建议,但都是一些非药物的精神疗法。此 后莫雷开始了对犯罪嫌疑人的“药物治疗”。
当莫雷走进审讯室时看见了显得有些狂躁的犯罪嫌疑人,因为 犯罪嫌疑人不时地制造了一些声响出来。
“嘿,请安静,看来你的确恢复的不错,居然有力气和这些桌 椅过不去!”莫雷假装吃惊地说。
“什么?你说什么?”犯罪嫌疑人带着一丝惊恐问到。
“我说,其实你根本就没有得什么不治之症,只是有些小毛病 罢了,我每天都在你喝的水里放了治疗这些小毛病的药物,你难道 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吗?”莫雷笑着说。
此后,每天只要是去审讯室,莫雷总会说上一句“看上去比昨 天好多了”、“你气色不错”之类的话,从不多说一句其他的。这 样的心理暗示持续了将近一周。
为了解除犯罪嫌疑人心中的狐疑,莫雷还特地请医疗服务科的 医生为这名犯罪嫌疑人体检。体检结束后,医生告诉犯罪嫌疑人, 他的身体已经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了。
说起来莫雷其实什么也没做,但犯罪嫌疑人开始主动要求见莫 雷。最后,他见到莫雷时,他告诉了莫雷他所知道的一切。
可能这让一些人听起来觉得很荒唐,怎么几句话就有这么大的 魔力呢?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事实胜于雄辩,当心理暗示作为工 具用在犯罪嫌疑人身上时,犯罪嫌疑人并没有发觉,他会觉得是按 照自己的本意行事,实际上他已经被暗示了。
细节二,掌握心理暗示的最佳时间。
很多人都不理解,人为什么会接受心理暗示? CIA心理学专家 解释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先要对一个人进行决策和判断的心理 过程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 我”部分做出的,当然“自我”部分不会随便做出判断和决策, 只有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CIA心理学专家把这样的“命令”称之为“主见”。只有在“自 我”部分健康、发达的情况下,才能叫做“有主见”。但是,由于 “自我”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的,这种“自我”的部分缺陷就 给外来影响留出了空间,也就给心理暗示提供了机会。此时就是心 理暗示的最佳时机,在这种情况下是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时候。
细节三,心理暗示的艺术性。
CIA心理学专家提醒在使用心理暗示时应具有艺术性。也就是 说,心理暗示愈含蓄效果愈好。因此在使用心理暗示时,尽量避免 使用命令的方式提出要求,应该多使用含蓄且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对
方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就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力求用适 当的艺术形式(趣味性的故事、竞争性的游戏等)展开教学,这种 借助于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通过非理性直觉直接诉诸于人的 情感的方法,更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也更能促进学 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不管是CIA特工的经验,还是CIA的心理学专家,都告诉我们 一个道理:要想不受他人心理暗示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相 对独立的人格。只有人格相对独立的人,其受心理暗示的程度才会 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