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管理师证有什么用?需要考试吗?

2021年12月26日 发表评论

中医健康管理师证有什么用?需要考试吗?

需要考试。考了中医健康管理师证可以开养生保健馆、健康管理中心、慢性病调理中心、推拿按摩馆、艾灸馆、养生会所等,进行创业或副业。

基于“健康状态”分类的中医健康管理,依据未病态、欲病态、已病态、病后康复态等状态分类,以及依据各个年龄分层的婴幼儿、青少年、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分类,或根据常见慢性病的分类特点和服务原则,制订不同的健康管理服务内容以及流程,体现了中医健康管理“整体、动态、个性化、全程”的特点,是生命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具有广覆盖、低成本、高质量的特点。

未病态管理的原则

 1.顺四时而适寒暑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曰:“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黄帝内经》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亦言:“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人处天地之间,“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是养生之根本。自然界是万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界有四时变更,人类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总结出四时的变化特点:春天从冰寒逐渐回暖,万物复苏,蛰虫活动,阳气初生,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但春风夹冷,人体易为寒邪所伤,故有“春捂”之说;夏季,气候炎热,阳气最盛,万物生长发育,夏季暑盛、湿重,故宜消暑、化湿,以健脾胃为主,少食甜、油腻之品;秋天,炎热渐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热转凉,人体应早起早睡,防秋气燥,另秋天万物萧条,景色凄凉,需防悲伤忧郁,需保持乐观的情绪,注意收敛精神;冬天,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休眠,阳气衰少,阴气坚盛,人体宜顺阳气潜藏,早卧晚起,需祛寒就温。故有在起居方面强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三月,夜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衣着方面,强调“春捂秋冻”;根据四时自然的阳阳消长、气机升降,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和喜怒而安居处

“喜、怒、忧、思、悲、恐、惊”叫作七情,《黄帝内经》里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吴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此七情与五脏六腑相关,如不能做到恬淡虚无、静养心神,而是怒气勃发、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思虑过度、精神紧张等,易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进而影响脏腑的运作,引起心气紊乱、肝肾不调、肺失治节、心肾不交、脾胃运化失司,从而引起百病。故未病之人,当避免七情太过,应适度喜悦,尽量少怒,不顾虑重重,切勿思虑太过,防惊恐,即使面对这些情志的变化时,也能及时排解,将伤害降到最低。

对于所居住的环境,入室则安,福地福人居,一切心安即是福。如此方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调阴阳而节刚柔

调阴阳而节刚柔,就是要调理人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刚柔相济的健康状态。根据不同的个体,辨证以施养,应五行、气血津液等理论,依五脏六腑之异,调其异,纠其偏。孙思邈提到老年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杂。另有《饮膳正要》提出了食养与四时、季节的适应关系。

在辨证施养中,首当辨男女。男子以精为本,以肾为先天;女子以血为源,以肝为先天。

女子宜养血、调畅气机,尤其月经来临之际或怀孕、分娩之时,宜节制欲望,不可伤神太过或进食生冷、寒凉之品;男性宜养精,故不可过早或过度消耗精气。

二辨老少。不同的生命的时间点,每个阶段的身体状况不同,养生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表现为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膝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处于薄弱而不完善的状态,因古人云“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老年人亦相近,气血虚弱,脏器衰竭,饮食宜清淡,不宜生冷,不可过饱,不可剧烈运动。

另外,对于产后妇女,其脾胃功能虚弱,五脏六腑亦弱,宜清淡饮食,不可急于食用猪肉、猪油,宜小米或清粥;反之,亦使脾胃更伤,脾胃运化失司则湿气重,或进食辛辣,则伤气血。产后妇女亦应避免受寒,宜休养,不可久视,以防伤血、伤气,否则,久之气血更弱,诸病易患。

因此对于不同的个体,处于生命的不同状态,在不同的时间,均需全面把握,辨证施养,以达调和阴阳、滋养五脏、补益气血,达延年益寿之效。不懂阴阳者,不足为医。阴阳,是用于说明每个事物都有相互对立的矛盾性,一切事物都在矛盾中发展变化。

《素问》有言:“生之本,本于阴阳。”“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病不起,是谓得道。”又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又言:“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所以人体是阴阳对立统一体,只有调和阴阳,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才能祛病延年,防患于未然。

  4.形神俱兼动静济

形神统一,是中国养生整体观的体现。形神合一,所谓形,是指形质、形体、身形而言;所谓神,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形为体,神为用;形为阴,神为阳。《黄帝内经》云:“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神所承,生命在;神气皆去,则生命完结。

为保证生命的完整,需形与神俱。

当然很多时候,形体需要得到锻炼才能筋骨得伸、气血得运,过度的锻炼亦引起筋伤、骨损,气血过度消耗,故需动静相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因此一切以适中为宜,动静相济,方能做到形与神俱。

 中医健康管理师的服务流程

  (一)中医健康信息采集

中医健康信息采集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健康或疾病信息。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式采集个体健康、疾病信息,这对后期的中医健康状态调整干预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二)中医健康评估和咨询

通过对采集到的中医健康信息资料进行分析,以进行健康评估。资料包括个人疾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情志等,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明确个人健康或疾病的风险因素。之后,个人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中医健康咨询服务,可以前往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咨询,也可以由中医健康管理师直接与个人沟通。

  (三)中医健康状态调整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由专业的中医健康管理师制订个性化的中医健康状态调整计划,提供指导、随访、跟踪计划等。同时定期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在保持良好健康状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正确认识中医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四)专项管理服务

除了常规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外,还可根据个体和群体的具体情况提供专项管理服务。这些服务大多按患者或健康人来划分。对已患慢性病的个体,可选择针对特定疾病或疾病危险因素的服务。将同种疾病的个体组合成群体,有助于个体之间的交流,可改善个体的精神状态,增加个体面对疾病的积极性,有效控制和改善疾病。对于健康个体,可以根据相同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组成群体,给予针对性的中医健康教育、中医健康维护活动等。

网上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备注】发送招生简章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