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怎么引起的

2021年7月26日 发表评论

湿疹是怎么引起的

按发病部位及特点,中医对湿疹有不同名称:浸淫遍体,滋水极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的称“血风疮”;发于婴儿面部的称“奶癣”;发于耳部称“旋耳疮”;发于手部的称“瘸疮”;发于阴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下肢弯曲部的称“四弯风”。
究其其发病原因,多为湿热侵袭肌肤或血虚有热,生风化燥,肌肤失于濡养所致。急性以湿热为主,慢性多兼血虚。

湿疹急性

患者体表可见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并存。初起为密集的点状红斑及粟粒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很快变成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点状糜烂面。瘙痒不能忍受,影响睡眠。

亚急性湿疹

为急性湿疹迁延而来。见有小丘疹兼少数疱疹和水疱,轻度糜烂,痒感较剧烈。病程可经数周而愈或转为慢性。

慢性湿疹

由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也可一发病即为慢性者。患部皮肤粗糙、增厚、触之较硬、苔藓化,常有色素沉着,抓痕,间有糜烂,渗出,血痂及鳞屑,病程较长,可延至数月或数年之久。

1.湿热证

急性者湿疹多见。丘疹红肿、糜烂、浸淫成片,瘙痒不堪,或伴有身热,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苔黄腻,脉弦数。

2.血虚证

慢性者湿疹多见。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皮疹色淡,增厚,脱屑,呈苔藓样变,间见搔痕色素沉着、血痂,伴有头昏唇淡,肢软乏力,舌淡,脉弦数。

湿热证以清泄湿热为主,对湿重者,佐以健脾化湿。取手阳明、足太阴、督脉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血虚证宜养血润燥,取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

主穴:大椎、膀胱经线(大杼至白环俞段)。

配穴:血海、风市、阿是穴。

主穴必取,配穴酌加,慢性患者应加阿是穴。

取俯卧位或端坐位,以皮肤针自上而下弹剌,重点为背腰段,叩剌强度中等,至皮肤潮红为度。穴区可在直径2.5厘米范围内反复叩剌至潮红。阿是穴可从外向内围剌,方法同上。每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

网上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备注】发送招生简章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