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儿童心理健康,有数据统计,很多时候,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家庭中没有得到更好的关注,而导致孩子的心理遭受了来自家庭环境的伤害,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的幼年时期确实需要家长给予足够的关注,才能获取安全感,而这些安全感为成就一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如何在心理学中让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更具“存在感”呢?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侯瑞鹤建议,倾听比纠正更重要。近些年媒体不时报道幼儿园老师虐待、体罚孩子的事件。可是当家长问孩子有没有受到伤害时,有些孩子却选择了沉默。有一条新闻中提到,孩子之所以不告诉家长是“怕妈妈担心”。然而更深层的原因可能并非如此。
通常妈妈担心是因为事情没有按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在焦虑情绪的驱使下,父母们往往急于纠正孩子的想法或表达。慢慢地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不能理解我,如果和他们说一些事情,尤其是负面的,他们会不喜欢,会担心。孩子为了少受评判,遇事就少和家长说,甚至不说,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常常流于表面和浅层。
另外,父母的理想标准也会拒绝真实的孩子。“妈妈,我不喜欢我们班的婷婷。”“婷婷是你的好朋友,你怎么不喜欢她呢?”“妈妈,我不喜欢上幼儿园。”“幼儿园多好呀,有滑梯,还有好多小朋友。”类似的亲子对话片断在生活中经常上演,似乎没有不妥,然而细品一下,妈妈的每一句回馈其实都没有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情绪状态、想法等,只是活在自己头脑中理想小孩的标准中,急于评价纠正。成人拒绝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就是拒绝真实的孩子。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带着好奇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的行为和语言只是他的一小部分,他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若我们把这些看作是走进他们内心世界的一个信息,就更可能放下头脑中的诸多评判,带着更多好奇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更多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