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家长看到孩子天天瘫在沙发上打游戏、作业敷衍了事、做事拖拖拉拉,一管就吵架,不管看不顺,心里的火“蹭蹭蹭”往外冒。
一些家长不得已来到医院求助,医生详细评估后发现,在紧张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建议家长与孩子一同接受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能解决问题吗?聊几次管用?孩子咨询,为什么家长也要一起来?别急,我院儿童保健科心理咨询师为您一一道来~
什么情况下要做心理咨询?
从定义上看,心理咨询是由心理咨询师基于专业知识,一般通过谈话形式,协助解决心理困扰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情绪症状(如焦虑、抑郁情绪),提高适应能力,促进人格完善和自我成长。也就是说,并非要被诊断为精神疾病或有严重心理问题时,才需要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带自家娃做心理咨询呢?家长们可以回想一下近几个月是否在念叨着类似的话:
“感觉孩子的情绪不对劲啊,怎么和以前不一样呢?”
“老师总是跟我投诉他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不认真听课,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没用,该怎么办啊?”
“孩子不愿意上学,也不和我们讲话,急死我了!”
“现在我们俩就像核弹一样,一点就炸,根本没办法好好沟通。”
如果有,不妨先做一下专业的评估。
为什么咨询不能一次就起效?
很多家长由于饱受“折磨”,希望能有一副“灵丹妙药”,吃下就药到病除。比起治病,心理咨询更像是一次次的心灵“马杀鸡”,每次帮你按松一点点。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会对你的一言一行保持高度的觉察与关注,并对适合你的治疗方案进行持续的评估判断,以上是一次咨询无法完成的。
对于需要做多少次咨询,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预期,与咨询师开诚布公地讨论,咨询师会综合考虑并给出专业建议。但是,需要做多少次咨询才能好转?没有特别精确的答案。
比如说,仅仅有情绪困扰的孩子与确诊为神经发育障碍或情绪障碍的孩子相比,后者的咨询次数会更多。我们三三医生曾经与一名选择性缄默的孩子进行过40多次的心理咨询,过程十分漫长,但当孩子顺利发声交流的时候,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也是对所有人坚持的一种回应吧。
除此之外,孩子的支持来源、父母的重视程度、对咨询的期待等因素也会影响咨询需要的时间。
孩子出状况,为什么家长也要访谈?
如果将孩子视作一颗种子,家庭就是提供养料的土壤,当这颗种子长势失控、枯萎了,仅从种子身上找原因,未必能真正帮助它茁壮成长。
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来看,孩子问题的形成往往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同时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父母的支持和改变。这也是在儿童青少年咨询中,家长访谈同样重要的原因。
记得有位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每次考试前两周就会开始坐立不安、难以入睡,家长特别担心他会发挥失常,尽管劝他放轻松点,却一点效果也没有。在咨询室里,孩子表现得很苦恼,他觉得自己比谁都想考好,但总有一股“力量”在跟自己对着干,特别害怕考不好。后来和父母进行访谈后发现,当孩子达到约定分数线后,父母都会再提高目标分值,没达到的话就会被骂。
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感觉自己努力学习似乎是在完成爸妈的需求。这种害怕失去自我价值,以及害怕失去父母的爱的安全感,如果没办法被觉察和处理的话,很有可能仅仅会绕着行为打转,很难成长。
而这些也涉及家长自身被激活的早期经验、无意识期待、惯用关系模式等,都是可以在咨询中探讨的。当家长能够看到孩子更多的内在需求,情绪更稳定有韧性,也许会发现,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
写在最后:
相信大家看完后,对心理咨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我们能够在被看见、被理解、被包容、被支持的关系氛围中共同成长。如果你觉察到有咨询的需求,欢迎来儿保科敲敲两位可爱的心理治疗师的门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