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证书基础知识考点有哪些

2024年2月16日 发表评论

心理咨询师证书基础知识考点有哪些

考试临近,大家也为学习操碎了心呐!小编整理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的一些重点内容,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不要忘了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小编!!!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1、心理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相当于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础的规律。

2、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心理过程(认知、情绪和情感、意志)和人格(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现象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

4、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结合产物。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6、心理学在19世纪以前属于哲学范畴,19世纪中叶才引进实验方法,德国生物学家韦伯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即韦伯定律。

7、德国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8、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德国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创立完形心理学,也叫格式塔心理学;杜威创立机能主义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派,他认为心理分意识和无意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9、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自变量,由自变量引起被试者的心理行为变化叫因变量。

10、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神经元有: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介于感觉和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

1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最低等)和脑,脑又分为:脑干(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间脑、小脑和端脑。

12、大脑皮质功能:颞叶以听觉为主,枕叶以视学为主,顶叶以躯体感觉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13、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优势,概念、逻辑、数学要好;惯用左手的人,音乐、美术、情感、识别,空间和形象优势。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叫“布洛卡区”。

14、与生俱来、不学而会的都是无条件反射,有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有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15、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分为:第一信号反射系统,由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如灯光、铃声等;第二信号反射系统,是人独有的,以词、言语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

16、感觉分:①外部感觉,听、视、味、皮肤感觉;②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肌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

17、感觉差别,把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

18、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差别感觉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动态的。△I/I=K,K叫韦伯常数或韦伯分数。

19、感觉现象分: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联觉。

20、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1、感觉后象:在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22、视觉适宜的刺激波长是380-780纳米,听觉的适宜刺激为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适宜听觉是1000到4000赫兹。

23、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内耳组成。声音由音调(声波频率决定)、响度(声波振幅决定)和音色(声音波形决定)组成。

24、最基本的味觉:甜(舌尖最敏感)、苦(舌前部)、酸(舌后边)、咸(舌根)。

25、人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26、人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27、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功能不对称:单侧化。

28、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29、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30、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31、感觉是神经系统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3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3、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暖色调

34、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震动觉、温觉、冷觉、痛觉。

35、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

36、皮肤痛和内脏痛的区别在于,内脏痛的性质不清,定位不准,而且具有放射的现象。

37、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有生物学的意义,最难于适应。

38、感觉: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知觉来缘于感觉,但不同于感觉,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39、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40、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分为: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又叫距离知觉”的最主要线索);时间知觉: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生物钟: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运动知觉: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没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又叫动景现象);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必然会产生,通过主观努力无法克服。

41、记忆: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念书、听讲、经历某个事件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叫再认。回忆和再认都是从大脑中往外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识记和回忆间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三个环节,四个过程。

42、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43、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44、三个记忆系统:①瞬时记忆系统:瞬时的编码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记忆容量很大,保留的时间很短;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了②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容量有限,为7±2;语言文字材料多为听觉编码;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是可以被意识到的;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③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容量无限;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储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人们不会意识到;长时记忆的遗忘原因是自然的衰退或者干扰造成,干扰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4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与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思维的形态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46、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4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迁移: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分正迁移和负迁移;原型启发作用,如蒸汽机的发明;定势: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48、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是心理现象。语言是社会现象。

49、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50、有意想象分为: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想象;幻想: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51、意识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

52、睡眠和做梦是两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5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学完自行车后的注意,是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的)。

54、注意的特征:注意广度: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55、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分为自然需要(生理、生物需要),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

56、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55、马斯洛需要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较低层次的需要叫缺失性需要,较高层次的需要叫生长需要。

57、情绪和情感:感情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具有以下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情感通过情绪来反映,情感比情绪更具有稳定性。

58、情绪理论:美国詹姆斯-丹麦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美国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美国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产生是由外界环境、机体生理变化、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59、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人和动物共有);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敌意(愤怒、厌恶和轻蔑),焦虑(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情绪分为:心境(又叫心情,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60、人的高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此外还有宗教情感和母爱。

61、意志: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动机冲突的形式:双趋式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只能避开一个损失小的);趋避式冲突(一个目标有利有弊,想吃糖又怕胖);双重趋避式冲突(多个目标都是对自个有利有弊,拿不定主意)。

62、人格特性: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63、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

64、智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5、气质: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又叫脾气、秉性或性情。

66、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最早划分气质类型并提出气质类型学说的人。

67、气质类型学说分为:体液说(希波克拉底四种胆汁、多血、黏液、抑郁质),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

68、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三个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69、性格: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70、态度: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后天生活中习得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

71、性格的静态特征:态度特征(性格的核心),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72、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性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73、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将因素分析和经典实验心理学方法结合起来)和人格五因素模型。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要点

1、社会心理学史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1908年,美国罗斯《社会心理学》和英国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

2、美-奥尔波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

3、勒温B=f(P,E)B-行为,P-个体,E-情境,f-函数,最早倡导群体动力学研究。

4、美国学者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分: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观察的基础上描述分析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从纯理论转向应用研究)。

5、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伦理原则:(①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②研究前征得被试者同意③研究中,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④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⑤被试者的资料要保密,公开需经同意⑥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关系)。

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档案法。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先驱是美国特里普力特、德国莫德。

7、理论流派:①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观察学习,指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行为模式加以修正,是班杜拉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②社会交换论,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人们自愿的活动。③符号互动论,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是布鲁默。④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力比多,核心概念,是性本能,本我id,人格的生物面,自我ego,人格的心理面,超我superego,人格的社会面。荣格,分析心理学创立者,“集体潜意识”。新精神分析论,霍妮文化因素论,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勒温提出了解释人类行为的场理论,最早用实验方法研究社会冲突问题。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最早倡导群体动力学研究,最著名的是领导风格对群体氛围及群体绩效影响的研究。

8、社会化: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9、社会化的条件: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10、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和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者参照标准的群体)。

11、社会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分类:按获得方式分为先赋角色(父母)和成就角色(老师);按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分为规定型角色(公务员,警察)和开放型角色(朋友);按功能分为功利型(商人、企业家)和表现型(学者、教授);按心理状态分为自觉角色(演员)和不自觉角色(性别角色)。

12、角色间冲突:同一主体的两个或以上角色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冲突,教师要权威,又要和学生做朋友;角色内冲突: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有不同的期待所引起的冲突。

13、自我,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主我,认识的主体;客我,认识的对象;镜我,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14、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15、身份: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16、自尊: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成功/抱负。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17、社会知觉包括个人对他人、群体(人际知觉)以及对自己(自我知觉)的知觉。

18、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情绪。

19、图式: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20、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不熟悉的人之间);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熟悉的人之间)。

21、光环效应,又叫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性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22、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2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

24、印象管理:又叫印象整饰,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入,印象管理是信息输出。

25、印象管理策略: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隐藏自我与抬高自我,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投人所好。

26、归因: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7、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不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作出准确的预测。内控者相信自己对事情发展能控制,外控者认为事情发展由机遇和社会安排控制。

28、归因思想的创始人:海德。还提出平衡理论,P(个体)-O(他人)-X(另一个对象)模型。

29、凯利三维理论: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刺激客体、行为主体和背景。

30、影响归因的因素: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观察位置、时间因素。

31、社会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与调节功能。

32、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越高。

33、亲合,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合起源于依恋,其作用包括: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影响亲合的因素:情境因素(压力大亲合动机强),情绪因素(恐惧大,亲合明显;焦虑高,亲合低),出生顺序(合群倾向按出生顺序递减)。

34、成就动机:影响因素包括: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35、权利动机: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36、侵犯行为:有意伤害让人的行动。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个因素构成。影响侵犯的因素: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

37、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

38、嫉妒的特点: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39、羞耻: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40、内疚: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41、态度: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特点:内在性、对象性、稳定性。成分: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A和行为倾向成分B,态度的ABC模型,C占主导地位。

42、态度的功能,卡茨提出,工具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知功能。

43、态度的属性,方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

44、态度的形成,凯尔曼提出,依从、认同,内化。

45、态度转变,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传递者的威信、传递者的立场、说服的意图、说服者的吸引力(明星代言);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信息差异(威信高的传递者,差异较大,引发的态度转变量大,威信低,差异适中,转变量大),畏惧(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畏惧于态度转变是倒U型),信息倾向性(一般公众,单一倾向的信息说服效果好,文化高,则要正反两面信息);信息的提供方式(口头、面对面好)

46、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频率的重复,效果较好。

47、沟通的功能:获取信息的手段,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能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48、霍尔,人际距离:公众(12-25英尺),社交(4-12英尺),个人(1.5-4英尺),亲密(0-18英寸)。

49、人际关系的特点: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

50、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发展的阶段: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

51、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

52、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了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支配、情感。

53、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

54、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55、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有信息、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交流。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

56、从众: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57、从众的功能: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功能。

58、从众的类型:真从众,权益从众,反从众。

59、从众的原因: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60、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分结伴效应(因比较提高效率)和观众效应。

61、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社会惰化,群体一起完成工作,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62、模仿: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意义:是学习的基础,有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

63、塔尔德《模仿律》: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

64、暗示: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合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

65、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特点:双向性、爆发性、接受的迅速性。

66、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特点:相异性、成熟性、高级性、生理性、利他性。

67、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依恋、利他、亲密。性是爱情的基础,是爱情的核心成分。

68、爱情发展四个阶段: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制度化。

69、斯坦伯格认为,爱情由亲密、激情和承诺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

70、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婚姻的动机:经济、繁衍和爱情。类型:爱情型、功利型、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建设型(有共同目标)、惰性型、失望型、一体型。

71、夫妻的心理冲突原因:需求不满、价值观念不一致、远离的“自我”、夫妻的性差异(夫妻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72、家庭作为一个群体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以及收养关系构成。家庭结构要素:家庭成员数量、代际层次、夫妻数量。结构模式:核心家庭(3人),主干家庭(4人),联合家庭(夫妻及2对以上已婚子女),其他家庭。

73、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社会与环境因素、家庭成员的素质、家庭成员间的人际距离。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1、发展心理学: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仅指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2、心理发展的性质:①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②不平衡性③普遍性和差异性④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⑤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普莱尔1882年发表《儿童心理》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4、心理发展的理论:①单因素说: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生②二因素论③相互作用论,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瑞士皮亚杰。

5、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①认知结构发展涉及图式(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同化(主体增加环境刺激信息)、顺应(已建立的不能同化外界新刺激,按新刺激改变原有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平衡四个概念。②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③心理发展划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前运算阶段(2~6、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未掌握守恒,处于表象思维水平;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守恒概念,思维可逆,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抽象逻辑思维阶段④对偶故事,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不能判断;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道德实在论,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道德性对论,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支配,个人的良心有了自主权。

6、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心理社会危机: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之。婴儿前期(0~2)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婴儿后期(2~4)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幼儿期(4~7)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童年期(7~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青少年期(12~18)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成年中期(25~50)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成年后期(50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恶感。

7、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三元(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学习形式,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突出作用。

8、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观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有4个标志: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9、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两难故事,3水平6阶段,①前习俗水平: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②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③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10、婴儿(0~3岁)动作发展的意义: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11、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12、婴儿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里程碑。

13、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出生第一天婴儿已有听觉反应。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第一发展加速期0~1岁。

14、吉布森视崖装置,6个月的婴儿已经具有深度知觉。

15、“认生”6~12个月,12个月以后,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婴儿表现记忆和再现能力逐步成熟。

16、直觉行动思维: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17、言语发展理论:后天学习理论:强化说,社会学习说;先天成熟理论: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语言获得装置(LAD)。

18、婴儿发音三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0~4个月),多音节阶段(4~9个月),有意义的语音,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婴儿在1岁到1岁半之前获得第一批词汇。

19、婴儿笑的发展:自发性微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

20、婴儿恐惧分为: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6-8个月,陌生人焦虑),预测性恐惧(狼外婆)

21、婴儿气质类型: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22、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鲍尔比分三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艾斯沃斯把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积极),回避型依恋(消极),反抗型依恋(消极的,又称矛盾型依恋)

23、客体我的发展,18~24个月,婴儿用语言标定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24、游戏是幼儿期(3-6岁)儿童的主导活动。

25、游戏特点:1岁以内的婴儿游戏是成人-婴儿游戏,2岁是实物游戏,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多,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童年儿童游戏是规则性游戏。

26、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数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法发展趋势: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口头语表达,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27、幼儿记忆特点:无意识记(主导)与有意识记,机械记忆(运用多)与意义记忆,形象记忆(主导)与词语记忆。

28、幼儿期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功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29、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分为4种: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

30、幼儿三四岁时,出现第一反抗期。经历了反抗期,成人以后自主性强。

31、童年期(7~12岁)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学会学习。

32、学习兴趣的特点: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最初的学习兴趣不分化,以后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兴趣;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一定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降低。

33、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低温;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34、复述(背诵):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做出的意识活动。

35、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分为:归类和系列化。

36、童年期儿童思维的特点:童年期进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是思维发展过程的质变;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点。

37、童年期思维结构特点: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38、亲子关系发展: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在变化(6岁前父母控制,6~12岁共同控制,12岁以上儿童控制)

39、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不能共患难),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40、欺负问题:女生更多用言语和心理欺负,男生更多的用身体欺负。欺负的原因:“竞争假设”理论、“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依恋理论。

41、青春期(11、12岁~15、16岁)是第二发展加速期。

42、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时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包括: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43、记忆的特点:自觉运用意义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最佳时期;有效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44、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

45、情绪变化的特点:不能自我控制情绪波动;青春期躁动。

46、第二反抗期出现:硬抵抗(态度强硬),软抵抗(漠不关心),反抗的迁移(迁怒于他人)

47、人际关系:小学五六年级是同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即团伙现象,现在交友范围开始缩小,择友标准:志趣相同、烦恼相似、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

48、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

49、青年期(17、18岁~35岁)智力到25岁左右到达顶峰,然后开始缓慢下降(流体智力)

50、影响择业的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和智力水平、性别、人格。

51、中年期(35或40岁~60岁或65岁),是生理成熟期,心理稳定期。更年期年龄在50岁左右。

52、感知觉最先开始衰退,40岁后,视力听力下降。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期达到顶峰,而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时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

53、中年期人格的变化:内省日趋明显;性别角色日趋整合;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54、老年期也称成年晚期(60岁以后),有两种观点,①老年丧失期观,主要指“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的丧失②毕生发展观。

55、感觉阈限升高,感受性下降。记忆下降两种观念: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是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根本原因;工作记忆容量变小是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根本原因。

56、适应退休的过程分为4个时期: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

57、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趋于保守、回忆往事。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1、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自我本我超我;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

3、行为主义解释: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生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4、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潜能”概念。马斯洛任务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

5、正常心理活动三大功能:①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②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③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改造世界。

6、常识性区分心理异常方法: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7、非标准化区分(李心天归纳):统计学角度,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8、标准化区分(李心天):医学标准(当做躯体疾病看待);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病人的和观察者经验);社会适应标准。

9、郭念锋,病与非病三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有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协调一致);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10、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不舒服)

11、知觉障碍:错觉、幻觉(幻听、环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12、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幻觉形象生动具体)和假性幻觉(闭眼能看东西);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1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

14、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音联、意联)、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思维云集或强制性思维(思维不受自己支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15、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分为: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配偶对其不忠)、钟情妄想(被钟情)、内心被揭露感或被洞悉感。

16、按妄想的起源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为: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继发性妄想。

17、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的出现在患者脑海中。表现为: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

18、超价观念: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19、注意障碍包括:注意减弱(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狭窄(注意范围缩小)

20、遗忘分为: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心因性遗忘。

21、情感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分为: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以性质改变为主分为: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22、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

23、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类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

24、心境障碍分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

25、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功能性障碍。分为:恐怖症、焦虑症、强迫性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神经衰弱。

26、应激相关障碍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1个月内发病,病程不超过6个月)。

27、人格障碍:偏执性、分裂样、反社会性、冲动性(攻击性)、表演性(癔症性)、强迫性、焦虑性、依赖性人格障碍。

28、许又新评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体验标准、操作标准(核心是效率)、发展标准。

29、郭念锋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十个标准: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标准)、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30、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仅仅是心理健康的人和心理健康状况欠佳但没有精神障碍的人。

31、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的特点: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32、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患者会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情绪低落,时间感觉发生变化,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33、心理不健康的第一类型----心理问题,指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1~2个月),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四个维度区分: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

34、心理不健康的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分析内容包括: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综合以上分析、排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35、心理不健康的第三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36、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37、压力源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38、压力源的测评: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霍尔姆斯。

39、压力的种类: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同时性叠加压力“四面楚歌”、继时行叠加压力“祸不单行”)、破坏性压力。

40、灾难症候群,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有时近似于PTSD(创伤后压力失调),分三个阶段:惊吓期、恢复期(祥林嫂)、康复。

41、塞利提出“一般适应症候群”GAS,适应压力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搏斗阶段、衰竭阶段。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要点

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测量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2、参照点指计算的起点,分为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人定的参照点)

3、测量量表从低级到高级分为:1、命名量表(代号、类别),2、顺序量表(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数字表示等级),3、等距量表(可加减,不可乘除,温度),4、等比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以加减乘除)。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

4、心理测验,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具有: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5、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是高尔顿,同时也奠定了统计学基础。

6、1905年,比内-西蒙的心理测验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比内-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

7、常模团体的条件: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样本大小要适当(总体数目大,样本不小于30或100,有代表性),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只能反映当时当地的情况)

8、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目标总体无序可排,无等级结构存在),分组抽样,分层抽样。

9、常模分数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厚,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化出来的导出分数。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就是常模。

10、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

11、标准分常模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它的标准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有z分数、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数、离差智商(IQ)。

12、T分数是以50为平均数,10为标准差;标准九分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标准十分是以5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标准二十分以10为平均数,3为标准差。

13、比率智商是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A)之比。

14、韦克斯勒提出离差智商的概念,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

15、信度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系统误差产生恒定效应,不影响信度。

16、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同质性信度;评分者信度,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评价一致性达到0.9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17、影响信度因素:样本特征、测验长度、测验难度、时间间隔(两次间隔时间越短,信度系数越大)

18、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简单的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效度手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效度有相对性、连续性。

19、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效度是受信度制约的。

20、难度P,指项目的难易程度,P=R/N,R为答对的人数,N为全体人数,P值大小与难度高低成反比。P越接近于0.5,区别力越高。是非题,P为0.75,四选一,P为0.63。

21、项目区分度,也叫鉴别力,指测验项目对被试者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22、适度的焦虑会使人的兴奋性提高,过高的焦虑会使工作效率降低。焦虑与测验成绩呈倒U型曲线。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

1、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2、陈仲庚认为,心理咨询三个问题:待解决问题的性质、咨询师的技术、所要达到的目标。

3、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两者相同点:工作目的一样,为消除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不同点:一个操作是规范化、标准化,另一个不太规范、标准化,一个是“矫治”,一个是“协助解决”。

4、咨询师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唯物主义观点;普遍联系观点(心身一体的观点,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整体性观点);限制性观点(咨询师的职责限制、时间上的限制:每次50分钟左右,两次咨询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周、感情限制、咨询目标限制:只能锁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中立性态度。

5、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素质:品格(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自我平衡能力(将一天中由负面信息造成的不良情绪排除);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自知之明。

6、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弗洛伊德所说的心理发展动力,是性本能和营养本能的复合体。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

7、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时,同时又顾及到现实要求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我便渐渐形成了的一种功能,可以使人们同时接受自我欲望和现实要求,从而不致引起情绪上的严重痛苦和焦虑。包括: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

8、钟友斌提出“中国的精神分析”和“认识-领悟疗法”。

9、桑代克,老鼠走迷宫,“尝试-错误”定律;华生“刺激-反应模式”R=f(S);托尔曼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B=f(S、P、H、T、A);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R=f(S.A);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又称“模仿学习理论”,“替代学习”或称“观察学习”,“自行奖赏或批评”,行为自控;沃皮,“认知-行为治疗”。

10、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系统脱敏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

11、人性三种基本属性:生物属性(被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制约,体现为物质交换、新陈代谢);精神属性(以生物属性为前提,社会属性为内容,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社会属性(生物属性为前提,精神属性为表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12、人的三种本能:个体保存、种族延续的本能;认识世界,向自然界索取生活必需资料和适应环境的探究本能;为生存而组成人类社会的依存本能。

13、心理咨询的对象: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

14、心理咨询的任务内涵:心理咨询的第一任务,就是帮助他人认清自己的内、外世界;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人对现实事件的反应分为:感性反应、理性反应和悟性反应);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使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15、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时安全感得不到满足;儿童心理障碍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

16、少年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学前期不良教养,入学以后成人的错误对待。

17、青年期心理问题的特征:为进取而处在不间断的焦虑之中。

18、儿童期性心理咨询包括:性别认同、性冲动、性好奇。

19、少年期性心理咨询包括:性道德咨询、性法律咨询、性生理和性医学知识咨询、性心理知识咨询。

20、影响老年性生活的心理因素:认知偏差、兴趣下降、性态度老化、对衰老的恐惧、人际关系问题。

21、正确的性动机应是性爱、情爱和相互依存融为一体而形成的。

第七章:心理咨询技能操作

1、摄入性会谈:①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②确定提问方式(开放式提问)③倾听④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⑤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中不可做笔录、录音,依靠回忆写材料)⑥结束会谈。

2、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提问中避免失误;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不能讲任何题外话;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结束语要诚恳、客气。

3、释义:征得求助者同意后,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4、中断: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情绪激动时,建议做一件事或换个地方,或下次再来。

5、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6、尊重:体现为对求助者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一视同仁、以礼待人、信任对方、保护隐私、以真诚为基础。

7、热情,与求助者的距离更近,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8、真诚,:“真正的我”,表里一致、真实可信,为求助者提高一个良好的榜样。真诚不等于说实话、不是自我发泄、应实事求是、应适度。

9、共情: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善于把握角色、要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10、积极关注: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注意“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11、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由双方共同商定)、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眼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特殊和一般)。

12、求助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高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有事提前告知。

13、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明;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和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遵守预约时间,有事提前告知。

14、鼓励,直接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15、内容反应:也称释义,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从求助者的参考框架来说明求助者表达的实质性内容。

16、情感反应:着重反馈求助者的情绪,是现在的而不是过去的情绪。是反映求助者叙述中的情感问题。

17、具体性: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使用具体性的情况:问题模糊、过分概括、概念不清。

18、参与性概述: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可用于一次面谈结束前,一个阶段完成时,或一般情况下。概述的是求助者的叙述内容。

19、面质,表现为: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咨访意见不一致。注意点: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

20、解释,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是站在咨询师的参考框架上,运用自己的理论和人生经验为求助者提高一种认识自身问题以及周边关系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

21、指导: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

22、情感表达: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是表达的咨询师自己的喜怒哀乐。

23、内容表达: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中高,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表达的是咨询师自己的意见。

24、自我开放: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

25、影响性概述: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概述的是咨询师自己表达的观点。

26、阻抗: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表现为: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少言寡语、赘言);讲话内容上的阻抗(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设提问);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咨询关系上的阻抗(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

27、沉默的类型: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

28、多话的类型:宣泄型、倾吐型、癔症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

29、移情:求助者把对父母或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

30、阳性强化法: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工作程序:明确治疗的靶目标(靶目标越具体越好),监控靶行为,设计新的行为结果(取代不良行为结果),实施强化。

31、合理情绪疗法(RET),埃利斯,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ABC理论是RET的核心理论。A代表诱发性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表示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32、RET的工作程序:心理诊断阶段,找出ABC;领悟阶段,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一步使求助者明确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达到三种领悟: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不是诱发事件;他们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的症状);修通阶段,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修通指工作透入的过程。修通的方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RET自助表、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要找出D即不合理信念的辩论)、其他方法;再教育阶段。

33、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评定。评价的内容应以咨询目标为主,只有咨询目标改善,才是咨询的直接成效。

34、心理咨询个案包括的内容:一般背景资料;来访原因;现主要症状;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个人的情绪、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一般印象;诊断与评价意见;处理意见与咨询方案;咨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

35、合适的咨询对象: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人格正常、动机正确、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

36、求助者不适宜自己咨询的分类: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无法匹配的情况下转介。

37、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龚耀先1981年修订,适用16岁以上被试者,分农村和城市用两式,先言语后操作。标准二十量表分,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韦氏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分。智商分布:极超常≥130,超常120~129,高于平常110~119,平常90~109,低于平常80~89,边界70~79,轻度缺陷50~69,中度缺陷35~49,重度缺陷20~34,极重度0~19。

38、联合型瑞文测验(CRT),李丹、王栋修订,根据原瑞文渐进矩阵测验的标准型(SPM)和彩色型(CPM)联合而成,六个单元,A、AB、B、C、D、E),前三单元为彩色,后三单元为黑白。适用5-75岁,正常三年级以上与65岁以下成人可团体测验。分成人、城市和农村儿童三个常模。二级评分,答对1分,不对0分。原始分环视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IQ分数。

39、中国比内测验,吴天敏,2——18岁,农村城市共用一套。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非常优秀≥140,优秀120~139,中上110~119,中等90~109,中下80~90,边缘70~79,缺陷≤69。

40、推孟1916年量表,首次引入比率智商的概念。

41、自陈量表编制方法:逻辑分析法、经验效标法、因素分析法、综合法。

42、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经验效标法编制,566题,其中16个重复,精神病临床诊断做前399题。16岁小学文化。Q量表原始分566超过30分,399超过22分,答卷无效。临床量表10个,效度量表4个(Q、L、F、K)。Q不能回答的问题;L说谎分数;F诈病量表(分数高表示诈病或严重偏执,装坏);K校正分量表(分数高表示防御或隐瞒,回避)。Hs+0.5K,Pd+0.4K,Pt+1K,Sc+1K,Ma+0.2K,T=50+T美国在70分以上,中国在60分以上有病理性异常。

疑病Hs,抑郁D,癔症Hy,精神病态Pd,男子气-女子气Mf,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症Sc。轻躁狂Ma,社会内向Si。

43、卡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因素分析法编制,戴忠恒和祝蓓里1988年修订,初中以上青壮年和老年人适用,团体测验,也可个别,没有时间限制。A乐群性,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Q3自律性,Q4紧张性。

44、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龚耀先1983年修订,成人(16岁以上)和幼年(7-15岁)两个问卷,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和说谎L四个量表。

45、90项症状清单(SCL-90),采用10个因子。五级评分制,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则考虑阳性。阳性症状均分=(总分-阴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其中阴性项目数=90-阳性项目数。

46、抑郁自评量表(SDS)四级评分,10个正向评分10个反向评分,总粗分X乘1.25取整得到标准分Y。标准分界值为53,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四组特异性症状:精神性-情感症状(抑郁和哭泣);躯体性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能力减退和不安);抑郁的心理障碍(思考困难、无望感、自我贬值、空虚)。

47、焦虑自评;量表(SAS)四级评分,15个正向5个反向,分界值为50,69为重度焦虑。

48、生活事件量表(LES)杨德森、张亚林1986年编制,三方面问题: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交及其他。16周岁以上正常人、神经症、身心疾病、躯体疾病、自知力恢复的精神病。LES总分越高,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

49、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

50、应对方式问卷,肖计划,14岁以上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六个分量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退避—自责,不成熟型;合理化,混合型。问卷起到心理平衡、保护精神健康的作用,可为不同专业选拔人才,为培训人才提高帮助,为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提高和改善人的应对水平。

网上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备注】发送招生简章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