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概述_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心理发展的含义
 
  学习要求识记心理发展的含义
 
  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 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 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 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 连续性。
 
  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 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其三,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 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 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 不同的发展速率。
 
  其四,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 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 (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 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学习要求结合实例理解重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的
 
  (一)童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童年期与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基本吻合。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 育,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打基础,做准备。所以,有人把童年期称作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 进人童年期的学生,开始从家庭走向学校,随着成长环境的变化、知识的逐步增长和交往 范围的扩大,其心理发展速度加快。
 
  1.认知发展
 
  从认知方面看,与生活在家庭中的幼儿相比,小学生的认知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 质的变化。在认知来源上,由以口头语言、形象实物为主向以书面语言、非实物伴随的概 念为主转变。相伴随的,小学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 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一般认为大约10?11岁(四年级左右)是过渡的关键年龄。 但也不能否认,童年期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较低的。
 
  童年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道德认知也有了较大发展。他们开始逐渐 理解社会道德规范,并据此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效果进行道德评价。当然,童年学生的道 德认知和道德评价还是肤浅的,往往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还不能达到高度抽象的水平,其 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还不能完全做到一致,但这时形成的道德认知对学生今后道德观的 形成会产生重要影响。
 
  2.情感发展
 
  在情感方面,童年期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始复杂起来。这既与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有 关,也与学生知识的增加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关。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生组织和 学生活动以及同教师、成人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多方面交往,能够进行多层次的情感交流, 并从中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他们这时的情感因素已不局限于个人的生理或心理需要的 满足,别人的遭遇、感受、书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命运,都有可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活动。 他们对自己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他人的评价相当关心,不同的评价也会给他 们以不同的情感体验。
 
  此外,童年期学生的情感具有浅显性和易变性的特点。一方面,他们的情感易于被感 知,因为他们还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是易变的,对童年学生来说, 没有持久的悲伤,也没有不能忘怀的欢乐,情景的变化很容易引起他们情感的变化。只有在 与成人交往中形成的,对某一特定对象产生的畏惧、亲近或崇拜的感情才能较稳定地保持。
 
  3.意志发展
 
  童年期学生的意志力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童年期学生的意志力从总体上讲还是比较 薄弱的,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还缺乏较强的约束力。这就要求教育给予引导和帮助,为培养 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作出努力。
 
  4.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不 断提高,表现在从具体的、片面的向抽象的、较为全面的认识过渡,逐步摆脱对外部控制的 依赖,并且开始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评价转向对自己的内部心理品质的评价。
 
  小学生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减少,对成人的权威有怀疑,同伴交往增多,交往对象渐趋 稳定,交往技巧提升,开始形成同伴群体。
 
  (二)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 幼稚的特点。
 
  1.认知发展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 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 观性。
 
  2.情感发展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3.意志发展
 
  少年心理活动的意志力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他们的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 的行动,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4.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他们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 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三)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青年初期相当于我国学制中的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 人接近的时期。
 
  1.认知发展
 
  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2.情感发展
 
  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3.意志发展
 
  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 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4.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
 
  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 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 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友谊占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小团体现象突出,师生关 系有所削弱,易与父母产生隔阂。
 
  三、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学习要求识记学习准备和关键期的含义
 
  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我们要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学习准备”和“关键期”。
 
  (―)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 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 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 是有效学习所必须考虑的前提条件。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 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总之,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 功,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 学习做好准备。
 
  (—)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 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 鸟类的自然习性时发现,刚孵出的幼禽,如小鸡、小鹅,会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追随 自己的同类,若错过了这段时间,便很难再学会此类行为。他认为这个时间是幼禽认识并 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后来,发展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概念引入儿童行为学习的研究 领域,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样存在关键期。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 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当然,儿童的行为 学习与动物的完全依赖本能的学习不同,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经过补偿性学习仍 有可能获得,只是难度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 教育,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天,悦心理网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品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备案号:鄂ICP备14009956号-2

本站内容均转载自网络,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QQ:1989592798,本站立即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