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核心思想与重要影响

2021年12月12日 发表评论

  卡罗尔·德韦克

Carol Dweck

生于1946年,出生地:纽约州,布鲁克林。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

 卡罗尔·德韦克的核心思想

在本书所讨论的所有理论家之中,卡罗尔·德韦克可能是最为“当代”的;她的职业生涯也是极尽可能地“积极主动”的。德韦克因她所提出的智力的内隐理论而著名,该理论着重探讨的是我们认为自己的能力来自哪里。与诺姆·乔姆斯基的科研工作相同,德韦克的科研事业领域同样横跨本书的若干章节,但是,考虑到德韦克对于抚养和教导儿童的研究,将她安排在本章是最为恰当的。

界定德韦克科研成果的问题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为什么某些儿童即使遭遇挫折或者失败,仍然对学习任务坚持不懈,而其他儿童面对同样的情况则已经早早地宣告放弃,或者从一开始就打退堂鼓呢?1978年,德韦克观察到,如果教师和家长将儿童的失败归咎于“缺乏能力”而非“缺乏努力”上,他们就会不经意间令儿童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无助感。换言之,如果儿童在数学考试中成绩比较差,那么有些教师就会盖棺定论,认为这名儿童不擅长数学,即便实际的原因在于儿童没有进行足够的练习,或者并没有花上足够的时间去检查并纠正粗心造成的错误。一名儿童如果认定自己就是不擅长数学的,那么她就可能会质疑自己再去付出努力是否还具有较高的价值,不过,如果她认为自己可以通过采取合理的策略努力学习,并且不再去犯同样的错误,那么,她会充满动力地去尝试不同策略,准备自己下一次的数学考试。

在后续的研究中,德韦克开始探讨儿童是如何受到赞扬的。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可以夸奖特质和能力(“你可真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啊!你真是太有天赋了!”),或者我们可以夸奖努力(“看看,你画那幅图的时候是多么认真啊!你花费了很多时间,还使用了这么多色彩!”)。德韦克发现,儿童被夸奖的性质与他们思考自己的方式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就是他们如何思考自己获得成功的原因。德韦克对于两者之间的这种联系强度如此之高十分震惊:它不仅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努力程度,同时还会影响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程度,此外,亦会影响他们面对失败之时奋力进行反击的意愿强烈程度。

在对于不同类型的赞扬的长期使用方面,德韦克的科研工作对比了两种不同的“思维定式”。那些因为天赋能力与自身特质而被不断夸奖的儿童,更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这些儿童会认为,他们的智力或者能力是静止的、不可改变的特征。他们认为自己或者是聪明的,或者是不聪明的;或者是擅长拼写的,或者是不擅长拼写的。假设一个儿童的自我评价比较差——也就是说,他相信自己永远无法变得聪明——那么很明显,他就会感到十分无助,而且在遭受挫折之后,更容易意志消沉。德韦克提出,即便儿童的自我评价比较高,固定型思维还是会产生严重的问题。一个相信所有人都认为他非常聪明的孩子,将会对失败更加地恐惧,因为他会极度渴望去证明大家确实是对的。他不想去犯错误,因为他不希望自己失去身披如此之久的“聪明”的斗篷。大家都说这个儿童具有某种特质,由于害怕去做任何会打破上述信念的事情,儿童会只去做那些自己擅长的事情,做那些他已经知道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另一方面,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儿童则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按照德韦克的理论,成长型思维认为,努力以及工作将会令人有所收获,一个人总是拥有成长的潜能,拥有擅长去做一件事的潜能,而且,智力也是能够被开发出来的。拥有这种思维的儿童知道,他能够刻苦努力,而且,由此他亦明白,他最终能够应对挑战。他没有被“失败会自然而然地毁掉所有我之前树立起来的形象”这一信念所局限,因此,他对失败的恐惧程度要低得多。

失败,并不是冲击个人身份认同的“破碎球”,它只不过表明,我们还需要更长时间的练习、更加刻苦的学习,或者采取全新的学习策略而已。他不会被挫折所击垮,所以,他不太可能会逃避挑战,而且,他会更加愿意去尝试自己“舒适区”之外的事物,即便没有在一次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也会伺机东山再起。

儿童“将自身能力视作具有可塑性”的能力,具有着较为广泛的含义,绝不仅仅只是会影响他们为了准备数学考试而付出多少,或者他们勇敢去尝试一项全新运动项目的热情有多高。作为一种文化,我们倾向于对哪些人擅长哪些事形成一些固有的信念,而这些信念或许会反过来影响那些人去选择自身涉足哪个领域。举个例子,女性之所以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属于少数派,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女孩子们逐渐接收到了外界关于“女性天生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的信息。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学校和日常生活从整体上会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情绪状态激烈动荡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的思维定式或许会决定哪些人能够不断有所成就,甚至取得大幅进步(也就是那些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哪些人的学习表现会有所下降(也就是那些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

一个人究竟是拥有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这个问题直至成年阶段仍然存在意义。不论如何,在校园生活结束之后,大多数人仍然能够在自己身上发现上述思维定式的影子,而且,不同的思维定式还会影响我们如何去看待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所幸,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建构起成长型思维。

  重要影响

德韦克的研究仍然在深刻地革新着教育和绩效领域的不同层面。她的理念已经被吸收到了学校系统和教育课程之中,而且还被纳入到养儿育女的建议里面。体育教练和音乐教师同样广泛地受到她的研究成果的影响,这些研究还进一步激发研究者去探索动机、绩效以及赞赏的内化影响。

如果你是一名家长,那么你或许已经对德韦克的某些研究比较熟悉了。可能你曾经观察到,其他家长在夸奖孩子时,会强调他们的努力,而不是能力。尽管如此,任何心理学思想在被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大众予以采纳时,在传递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一些意义上的缺失。德韦克曾经表达过自己的忧虑,随着儿童的努力被夸奖得越来越多(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则努力本身可能成为主要关注点所在,但在德韦克的理论中,努力并不是主要目标,而是为了实现良好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对于没有达成任何实际学习效果的努力,进行空洞的赞扬(“做得好!你做的纸飞机没有飞起来,但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可能不会有太多的积极作用;相反,我们真正需要夸奖的努力,应该重点关注儿童如何学习克服挑战的全新方法。(“做得好!你的确已经竭尽全力了。我很好奇,下次为了飞得更远一点,你会再做哪些改动。”)换言之,仅仅告诉儿童去全力以赴,然后因为他付出了努力就给一个金星作为奖励,倘若这努力毫无意义的话,那么这种做法甚至会产生反作用,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领悟到新的知识,而且,这样做甚至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认为接下来他可能将继续遭遇失败。

还有一种顾虑指出,随着德韦克的理论在美国教育系统中愈加普遍——她在2006年出版的《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书至今仍非常受欢迎——“成长型思维”这一术语如果没有被透彻地理解,或许会沦为一个毫无意义的时髦词汇。譬如说,很多教师知道他们应该详细讲解成长型思维,而且,他们甚至应该多多使用“成长型思维”这一术语,从而标榜自己非常熟悉最新的教育理论。只不过问题在于,德韦克的理论虽然很受欢迎,但如果固定型思维仅仅被人理解成需要恐惧、需要掩饰的事物,那么就会导致错误的成长型思维产生。还有非常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培养成长型思维,并不仅仅是要表扬孩子们的成功,还意味着要帮助他们从失败中恢复过来。德韦克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某些教学方式虽然也支持成长型思维,但仍然将学生的错误视为有害的、需要加以避免的事物。对德韦克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失败反而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或许,你会认为德韦克的理论听起来特别像是在说“你们所有人都超级聪明”,带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每一个人颁奖”的养儿育女方式的色彩。上述做法之所以出现,原因是人们对于自尊的重要性的关注出现了偏差,直至今日仍然在很多方面有所体现。但是,德韦克的理论实际上完全与这些做法背道而驰。它所关注的并不是要掩饰不同个体在能力上的差异,也不赞成假装每一个人都是相似的,而是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并且帮助他们全力以赴地做到最好。对于德韦克的理论的最真实的应用,并不意味着使用毫无差别的或者毫无意义的赞扬。相反,应该教会孩子这样的道理,刻苦努力有利于学习,而学习则有利于成长进步——甚至可以说,尤其是那些通过错误而实现的学习,可能更加有利于成长进步。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