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2021年12月10日 发表评论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

  (一)认知

认 知 (cognition) 指 人 获 得 知 识 或 应 用 知 识 的 过 程, 或 信 息 加 工 (informationprocessing)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人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经过神经系统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如感觉到颜色、明暗、声调、香臭、粗细、软硬等。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认识。人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并没有马上消失,还被保留在人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这种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叫记忆。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人脑中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思维。人还能利用语言把自己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传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语言活动。语言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是人类所有发明中最伟大的发明”(伽利略)。

  (二)动机和情绪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所谓动机(motive)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人有生理的需要,也有社会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人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正是在各种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的不同的动机。动机具有性质和强度的区别。动机不同,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emotion)。

事业的成功、朋友的支持、家庭的团聚,使人感到愉快、兴奋和喜悦;而工作的失利、朋友的讥讽、亲人的争吵,使人感到沮丧、愤怒和痛苦。情绪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积极情绪能激发人们认识事物的积极性,使人锐意进取;相反,消极情绪会使人消沉、沮丧,窒息人们认识与创造的热情,严重时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厌世、轻生,甚至夺去人的生命。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意志与认知、情绪有密切关系。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情绪来实现的。而人的意志的坚强或懦弱又对人的认识和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能力和人格

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的、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的、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和人格(personali ty)两个方面。正是这些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总之,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例如,认识的需要会推动人去探索世界,交往的需要会推动人去建立各种人际关系,并获得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同样,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发展又依赖于认知。一个科学家正是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造福人类的重大意义,并且有了对自己工作的强烈责任感,才会产生炽烈的研究动机,并为实现自己的研究目标而奋斗。同样,人的能力和人格是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这些心理特性又调节着人脑信息加工的过程,并赋予这些过程以个体的特色。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