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的起源,冥想的四个阶段

2021年12月9日 发表评论

冥想的起源

冥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印度的瑜伽,是佛教中一种最古老、最基础的修行方法,无数的僧侣正是通过冥想的方法来了悟生命的真谛。冥想能够使修行者专注一心,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人的精神意识趋向正面、和谐,是佛教中一种深层的精神调节法。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心理学,冥想并不是简单的去治疗某种心理疾病,而是要帮助我们将心灵从执念的束缚中释放出来,建立正面、稳定、平静的心理机制,彻底去除我们心中的焦虑和痛苦。

冥想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意识凝聚

与禅修类似,冥想的准备主要从调身、调息、调心三个方面进行,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达到佛教所讲意识的专注。

  第二阶段:观照自我

冥想不是看一下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东西,真正的解决是要靠自己的修行。冥想的第二阶段就是要展开这种修行,返诸内心、观照自我,解决的起点是对自我的认识。

在冥想的修行中,发现自我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从佛法上的自我认识,另一层是从日常中自我认识。

  第三阶段:心理治疗

一次通常的冥想治疗持续20分钟左右,修行者根据自己的情绪问题,在禅定中开始冥想特殊的意象,这种意象会在心中唤起正面的力量,去除内心负面的精神,在修行者心里建立平衡、稳定的的心理机制。

冥想的治疗与我们通常认识的心理治疗有很大的不同,它通过修行者自我的精神调节来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

一、返照内心:

在禅定中将意识返回在自己的内容,排除杂念的干扰,达到专注一心。

二、意象选择

意象是治疗的媒介,是正面精神与自我心灵的桥梁,因此意象的选择十分重要。

三、唤起影像

在专注的状态下开始在心中构建出意象的影像,影像的构建要丰富、细致、完整。

四、注入精神

随着影像被构筑出来,正面的精神也会随之产生,平稳的引导这种精神注入自己的心灵。

  第四阶段:面对当下

我们生活在当下,一切回避当下的行为都是逃避,冥想的智慧是要从容地面对现实。

真正的冥想只有一个重点,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快乐起来才是最终的目的。但同时,我们还要避免两种错误。

错误一:我执

因为是自我治疗,一旦提及现实便纠缠于自我的利益,陷入执念的深渊。

错误二:有常

只看到冥想修行的工具性,而忽视其背后的佛法智慧,拒绝改变自我的现实行为。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