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排列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手段,刚刚诞生十几年,却已经风靡全球,受到国际上的赞誉。2010年,其创始人海灵格甚至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也有不少追随者跟着海灵格的脚步,将家庭系统排列应用到心理咨询中。不过,国际上对这套全新的心理疗法和海灵格本人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
德国一个关于邪教和心理咨询市场的网站对海灵格的批评可谓毫不留情。首先,海灵格既没有行医执照,也没有心理治疗师的资格,他不能运用自己的理论进行心理治疗。不过,组织舞台表演、将真实的或错误的病人像棋子一样摆来摆去倒是他的绝活。海灵格传播他的疗法的方式是撰写书籍——这也是根据图书生产一位大师的一贯方法。此外,网站上的视频也是一种廉价的、直接的宣传方式。一个视频的制作成本是25欧元,运费按照7欧元计算,一段包含海灵格丰富思想的视频就被寄送到某一个确切的地址,如果通过邮件传送,只需要1.44欧元,既方便又快捷。
由于身为神职人员的原因,家庭系统排列的核心内容是和圣经、基督教相关的,但这并不是海灵格的魅力所在。最重要的是,他比传统的心理治疗师更懂得宣传和营销。他经常在500人面前展示他的家庭系统排列法,排列之前,他会用10分钟时间描述自己的传教士经历,然后给当事人做家庭排列,不一会儿,扮演父亲或母亲的人在现场号啕大哭,看起来好像他/她真的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当然,每一种新兴的理论都会受到普遍的质疑,尤其像心理学这种缺乏科学性的学科,既无法还原,也无法科学验证,存疑也是自然的。至于家庭系统排列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谨慎来说,我本人持保守态度。不过,就像当代人无法评断当代史一样,处在当下的环境,人们或许很难做出清晰的评断。
撇开历史评价不说,或者说无论批评还是赞扬,首先应该做的是认真了解。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灵格。
伯特·海灵格,德国人,1924年出生,是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疗法的创始人。由于出生在天主教家庭,海灵格5岁时就明确了自己的志向——成为一名神父。于是,刚刚年满10周岁的海灵格就离开家,住进了另外一座城市的寄宿学校,为成为神职人员做准备。
母亲大力支持他的选择,父亲虽然持保留态度,却也负担了全部的费用。
在寄宿学校,海灵格和主持宿舍的修士们相处融洽,经常参加登山旅行、歌唱比赛、话剧表演等,在那里,他学会了拉小提琴,还参与宿舍合唱团的演唱。遇到节日或者学校放假时,他会回家和父母团聚。
7岁时,希特勒掌控德国政权,由于年纪尚幼,海灵格对国家大事的概念尚且模糊,但家庭里的变化引起了他的注意。父亲下班后回到家,神情凝重地对母亲说,希特勒成了帝国的总理,这个场面他始终记得。一次,一家人做弥撒归来,纳粹的冲锋队员在途中盘问父亲,对着他大吼大叫,甚至想要实行逮捕,幸好轻轨电车进站,全家人跳到了电车上,随后驾驶员关上了车门一路狂奔开去,到了指定站点也没有停车,好不容易将骑着自行车追赶的纳粹冲锋队员甩在了后面。
海灵格15岁时,寄宿学校关门,海灵格只好返回父母家中,那时父母的家已经从科隆搬到卡塞尔市。战争已经爆发,父亲在一家兵工厂担任工程师,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总是深更半夜才回家。于是,父亲完全没有精力和时间管教孩子,只是尽力满足他的一切愿望,无论他想听演奏会或者看歌剧,父亲都会大力地支持。
寄宿生涯结束后,海灵格进入卡塞尔市的高中就读。期间,他参加了一个天主教的青年活动组织——当时,这样的活动是被禁止的,盖世太保们会严密地稽查。17岁时,像所有同龄人一样,海灵格应召去工作,然后应召从军。由于参加过天主教的青年活动组织,工作期间被主管监视、试探,甚至被认为是“对国家有害的人”。后来,由于主管给他的工作评语是“他可能会是危害民族和社会的潜在坏分子”,海灵格险些没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
20岁时,海灵格从战时集中营中出来,想要成为耶稣会的一员,但是后来放弃了,因为耶稣会成员必须成为教师,为社会服务,在同一所学校任教20年,教书、面对学生。在海灵格看来,这不是他想要做的事。或许也是这个原因,他不想成为神父了。长年守着同一座教堂,每天重复做着一样的事,这是他无法想象的。后来,他参加了马利安西勒尔的传教工作,前往南非四处传教,在南非期间,他还是成了一名教师。或许,人生中有些事情就是不可避免的,想要躲避的事情,最终却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在南非祖鲁族地区生活的16年,成为他宝贵的人生经验。从一种文化进入到另外一种文化,让他有机会察觉到多种文化观念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慢慢地净化了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另外一件事也对他影响甚大。他参加了一个不同种族的普世训练,他们运用小组的动力,注重语言、现象学和个人经验,在那里他第一次体会到关照灵魂的方法。
其中一位训练者对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对你来说更重要,你的理想还是人民?你为其他人牺牲的是哪一个?”可以说,正是这个问题改变了他的命运。慢慢地,他决定离开从事了25年的宗教工作,他越来越清楚,如果只是作为一个牧师,已经无法表达他的内在成长。
接下来,海灵格接触到的是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方法。一段时间内,他专注到精神分析训练中,尽可能多地阅读有关精神分析的材料,后来他到美国拜访了亚瑟·珍劳夫(原始治疗法的开创者),在那里接受了9个月的训练。之后,他相继接触过格式塔治疗、埃里克·伯尔尼的交互分析技术,大量接受各个学派的心理治疗训练后,海灵格发现,很多病例都牵扯到家族数代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好像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指引着家庭成员的命运。在此基础上,海灵格开创了家庭系统排列疗法。
家庭系统排列的理论和老子所说的“道”有契合之处。老子的《道德经》是海灵格最喜欢的著作之一,他读过很多遍,也从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海灵格认为,在家庭系统中,有一些不被意识到的动力操控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人的心理问题。将家庭中的“牵连”找出来,发现“牵连”的原因,往往就能找到化解的方法。而且,这股不被意识到的动力是来自更高意识的力量,就像老子所说的“道的力量”,作为宇宙间最高意识力量指引着人们的行动。这是宇宙的生存法则,人们尤其是家庭成员都必须尊重这个力量,如果违背就会遭受一种隐藏力量的干扰。
海灵格也运用家庭系统的理论分析过他自己的家庭结构。海灵格多次强调,父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对他有很大影响。年轻的时候,这种影响是不易察觉的,但多年后他越发意识到,父母亲在他的人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母亲操持家务,做饭、洗衣、缝补,几乎包办了所有家庭事务,在家庭里她像一头母狮一样守护着她的孩子。父亲则严肃刻板、行事严谨,为此,海灵格的整个青少年岁月都感到压力沉重,几乎无法喘息。多年后,他才从一位治疗师的口中得知,自己身上那股坚强有力的特质正是来自父亲。
纳粹泛滥期间,海灵格一家都没有加入纳粹党。父亲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始终持拒绝态度,母亲也用个人的坚强和勇气抵制了纳粹的洗脑宣传,由于天主教寄宿学校的经验和家庭教育,海灵格本人也和纳粹划清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