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的主要思想

2021年12月4日 发表评论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生于1902年,出生地: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

卒于1987年,逝世地: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

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的主要思想

  卡尔·罗杰斯的核心思想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一位彻彻底底的临床医生。他的研究和著述对心理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同时,他在咨询室的工作——真实与让人温暖——也是值得关注的。

罗杰斯率先提出的疗法最开始被称作“个人中心疗法”,后演化为“来访者中心疗法”,两者在人本主义疗法的建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罗杰斯坚信,在和痛苦中的人们交谈时,没有必要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也无须将他们的压力视为病态。他指出,最强有力的心理治疗技术并不复杂,它很简单,即在咨询室中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罗杰斯的疗法主要基于两大理念:一名优秀的咨询师会真心诚意地去发现一个人的潜能;而且,一名高效的咨询师会真心诚意地去发现一个人毕生成长的能力。罗杰斯认为,咨询师最为重要的职责具体包括:要向来访者传递上述理念;在咨询室中多多给予来访者以支持;并且与来访者合作,帮助其不断成长。

这些观念与精神分析学的老路背道而驰,后者对于所谓的“平等主义”并不特别关心。

事实上,精神分析师会将治疗对象称为“精神分析对象”或者“患者”,而人本主义者则更多地使用平等主义术语“来访者”。罗杰斯认为,精神分析学过分强调一个人过去的负担,反而没有去认识一个人目前所拥有的真实的潜能。尽管罗杰斯在咨询室中温文尔雅,但他在与陈旧学术思想论战时,却一往无前,而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也逐渐被视作“第三势力”,亦即在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之后的一股全新浪潮。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与行为主义的基本差异在于,卡尔·罗杰斯非常强调个体内部所具备的成长潜能,而后者则看重外部环境的条件作用。罗杰斯十分确信,能够控制我们自己生活的,并非外部刺激或者其他人,而是我们自己。事实上,罗杰斯甚至还曾经与行为主义大师B. F. 斯金纳数次同台辩论,两位同是心理学领域的巨匠,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由此推动了心理学历史大幅向前进步。

那么,人本主义疗法真正的模样是什么样子的呢?诚如《当事人中心治疗》(1951年)和《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1961年)两书所述,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标志,就是咨询师必须做一个热心而富有同情心的人,在帮助来访者发现并且理解自身的真实感受时,无须作出指示,没必要施加过多的影响。咨询师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强行解决问题,而是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自我探索和内省的环境。罗杰斯相信,他人真诚的对待以及愿意聆听的双耳,是人的基本需求;而想要有效地帮助一个人,就要将他们的感受真实地反映给他们。所以,不妄加评判就成为关键之所在:罗杰斯认为,当以正确、给予支持的方式进行谈话时,个体就拥有纠正错误的能力。

罗杰斯的学术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条,那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怀”:他假定,感受到自己被他人真正地接纳与喜爱,是一种极富有力量的体验。罗杰斯的理论认为,如果人们的自我价值感与特定条件绑在一起,比如获得某些成就、说正确的话、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等,那么他们就会压抑最深层、最诚挚的真实自我,以便自己适应那些条条框框的要求,从而获得他人的爱和接纳。不难想象,这将导致迷茫、压力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产生。

真实自我(我们是谁)与理想自我(我们“应该”是谁)之间如果存在差距,会让人不由得讨厌自己,罗杰斯认为,这种情况几乎会在每一个人身上出现,只是程度深浅可能稍有不同。假设一个人能够真正地理解我们的想法,确认我们的感受,并且甚至愿意与我们共同去体验它们,那么,他将能够帮助我们成为完整的人,激励我们真正地成熟起来。

尽管人本主义心理疗法具有“感觉良好”的性质,但是,罗杰斯的理论既不主观,也不模糊。事实上,在寻找全新方法衡量心理治疗的效果方面,罗杰斯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先驱。令人吃惊的是,在罗杰斯之前,尽管弗洛伊德建立精神分析学已达数十年之久,但并没有很多从业人员切实去验证心理治疗的效果。罗杰斯珍视“实证性验证”的重要性,并且在衡量来访者中心疗法是否有效的过程中,竭尽全力地去追求客观性。他会将心理咨询的过程记录下来,提供文字记录,并且将来访者中心疗法划分成若干具体的、可以教导的技术。他非常注重将心理咨询过程的神秘面纱揭开,经常会在大量观众面前展示自己的咨询过程,治疗对象也是那些的确受到心理障碍困扰的志愿者。他将这些活动称为“展示访谈”,并将它们视作治疗关系的真实写照。

晚年的罗杰斯开始将自己的技术应用到更广阔的群体之中,包括那些在美国之外卷入种族冲突或者宗教冲突之中的人们。这些心理干预活动让他去到了南非和贝尔法斯特。一种有治愈作用的、个人对个人的交流方式,被应用到更大范围、发生激烈冲突的群体,意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如何看待心理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让我们知道,心理治疗的技术也有助于解决社会的问题。

  卡尔·罗杰斯的重要影响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法——应用极其广泛,有时候被简称为“罗杰斯氏治疗”——影响了数代心理健康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服务专业的人员,其中包括牧师。他的学术观点甚至拓展到了商业领域、会心团体 、冲突解决,以及敏感性训练。他对于科学研究的着重强调,也为后续数十年以实证手段验证心理治疗技术是否有效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譬如说,你有一个好朋友主动要求和你见面,谈一谈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个人问题。不论这种请求的频率是高还是低,都说明你可能是一个有同理心的聆听者,你会进行眼神交流,提供既不含评判性又具有包容性的对话,并且会问他:“你认为自己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宣称:“这才是你应该做的。”你可能没意识到,你已经在采取罗杰斯式的咨询方法了,也就是说,为了切实帮助他人,你需要完全投入到那个时刻中去,要与他们的感受建立起联系,甚至要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情绪感同身受。只要人们知道你无条件地爱着他们并且尊重他们,你就能够帮助他们做出最佳的选择、成为最好的自我。

笔者同样是一名临床心理咨询师,我经常会与潜在的客户通上约三十分钟的电话,他们一般都处于情绪痛苦状态之中。我会了解他的过去,衡量他的压力程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并且确定我是否适合为他提供咨询,以及我们的目标将会是什么。如果一切顺利,那么我们就会安排第一次面对面咨询的日程。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在电话交谈和第一次面对面咨询之间,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这位潜在客户的情绪状态总是会有所提升,具体来说,就是心理疾病的症状有所减少,并且客户已经意识到,事情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样严重。莫非是笔者在电话里的声音充满了魔力?当然不是。那是卡尔·罗杰斯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体现。我给了那个人希望。我让那位潜在的客户知道,我们两个人是并肩战斗的。我向那个人表明,我很关心他,我会随时帮助他,而且他对我而言是具有价值的。我聆听了,而且我没有妄自评判。我接受并且认同这个人的情绪体验,同时也表明我不会避而远之。不论客户是受苦于抑郁或者饮食障碍或者焦虑或者其他任何问题,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但是,作为人类,我们两人之间已经建立起了联系——这种事情非常重要,也十分美妙,它恰恰是卡尔·罗杰斯最伟大的遗产。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