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桑代克
Edward Thorndike
生于1874年,出生地:马萨诸塞州,威廉姆斯伯格。
卒于1949年,逝世地:纽约州,蒙特罗斯。
毕业于卫斯理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核心思想
爱德华·桑代克的“效果律”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观点,简而言之,这是行为主义的观点。它指出,相对于那些引发不愉快反应的行为而言,引发愉快反应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更高,这成为后世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原则。桑代克还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念,他认为:相对于“使用惩罚去消除不希望得到的反馈”而言,“使用奖赏强化一个行为”更加有效。
桑代克还提出了“使用律”和“失用律”的概念。前者指的是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之间相互联结的频率越高,那么两者之间的联结也就越为根深蒂固。后者恰恰相反,指的是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之间失去联结的间隔越长,则两者之间的联结也就越松散。桑代克在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挖掘了“学习”这一概念。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称他为史上首位教育心理学家。与之前的行为主义先驱一样,桑代克也是一名经验主义者,他最感兴趣的就是测量,以及将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量化。
桑代克将自己的核心理论命名为“联结主义”,将条件反射的原则应用于学习领域。该理论指出:学习常常是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之间联结的结果。桑代克的研究成果还改变了阅读和拼写的教授方式。他收集了不同的教学课本,分析了其中的词语频率,据此,他编纂了专门针对儿童学习使用的词典。他的基本理由在于,只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最常见的词语上,忽略不那么常见的词语,则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提升。站在今时今日回顾过去,在桑代克之前居然没有人去尝试如此理性、如此实用的方法,的确让人吃惊,但是,如果没有桑代克孜孜不倦地在数据和教育的十字路口勤奋探索,那么这一改变或许永远不会出现。
桑代克还创制了很多量表,用于衡量儿童在诸多领域的发展程度,包括数学和书写能力等,这又进一步促使他开发出了多套智力测验。他也率先提出了“智力包含多个方面”这一先进理念——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在某一方面很强,但在另一方面却不尽然;或者某人可能擅长高等微积分,但是却缺乏空间能力,不知道怎样找到重回高速公路的路径。
还有一个概念应该归功于桑代克的研究,那就是“试错法”。这是他在研究猫如何学会通过踩压踏板逃出一个封闭环境的过程中发现的。在猫努力进行逃脱的过程中,它们会不停犯错,但是随着实验进行,它们所犯的错误将越来越少。桑代克的关键性发现是,反复多次的试错法,是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被试在完成某些任务的过程中会体现出学习曲线的模式,他们的绩效会逐渐得到提升,错误则渐渐减少,只不过错误无法立即被全部消除。假如被试突然顿悟,错误完全被消除,那么学习曲线将显示被试的能力陡然上升,可惜,事实上,典型的学习曲线体现为一个倾斜的逐渐向上的过程。正因如此,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对“学习曲线”这一短语的使用,实际上是大错特错的。很多人将陡峭的学习曲线理解为某件事在起始阶段很难学习,实际上,这一曲线的真实含义是绩效的进步十分迅速而且容易。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学习曲线代表的是绩效的提升,而不是任务的困难程度。
重要影响
桑代克的研究成果为关于“学习”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也构成了整个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基础。他的理论还直接促使条件反射理论进一步发展,并且对B. F. 斯金纳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恰恰是联结主义的发展。
于我而言
你是否曾经在看着自己子女的成绩单时,会想究竟是使用了什么方法来量化他的学习情况呢?虽然当前关于标准化测验的争论已经日趋白热化,但是,桑代克的很多观点,包括“学习如同其他任何行为一样,能够被测量和评估”,以及“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技巧,从而判断哪一种教学技巧能够使学生成绩更加优异”,都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观点,时至今日仍然是制定教育标准的重要根基。并且,不妨深思一下,在考察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时,至少我们还有标准可以依赖,这难道不令人感到欣慰吗?假设说,如果你的子女的老师没有办法在批改数学试卷和读书报告时打出精准而可量化的分数,无法评定为优、良、及格、差四等,那么分数又有什么实在的含义呢?
或许你觉得“熟能生巧”是一件理所当然之事,但是你真的思考过其中的机制和原理是什么吗?真正的原因,并非单纯的重复,而是试错法。桑代克在他的理论中就对二者的区别进行了详细阐释和着重强调。譬如说,你正在练习一篇非常复杂的钢琴乐章。你知道,自己练习得越多,就会更加熟练。原因在于,每次练习时,你都会犯错——有些是大错、有些是小错,每犯一次错误,你都会了解到自己究竟在哪里容易出错,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
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你是如何学习的。或许,你现在已经会通过互联网去掌握一项新技能了——譬如为你妹妹的婚礼制作一百只折纸鹤、自行安装垃圾处理器,或者制作一个完美的煎蛋卷等。你可能会选择登录YouTube视频网站,因为该网站已经令教学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截至目前,不同用户已经上传了数以百万计的分步骤的教学视频。那么,使用视频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呢?是从头到尾地观看一次,然后合上笔记本电脑,随之期望一切自然而然出现;抑或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学习,反复开始和停止,同时自己进行实际操作呢?你或许已经注意到,即便在看完一遍视频之后,一般人都会觉得自己完全掌握了这门知识,但实际上第二种方法显然是更加有效的。为什么?这个问题甚至连孩童也能回答出来:我们应该在“做”中学,而不能仅仅在“看”中学。想要完全掌握一项技能、养成一种习惯,更好的方法,是要亲身加以实践,同时在不断试错中强化自己的技能水平;如果只是观看其他人操作,就无法亲身“经历”学习曲线。
桑代克提出的联结主义同时也为学习的动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我们知道,在他的理论中,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必须要维持在十分紧密的状态下,而且,一个引发令人愉快的反应的刺激,相对于一个引发令人不愉快的反应的刺激而言,获得重复的可能性更高。现在,请试想,你在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乘法口诀表。当孩子终于给出了一个正确答案时,你是否会热烈鼓掌,予以表扬,和她击掌相庆呢?又或者,你是否会抱怨道“好吧,你可算答对了”?后者会对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而联结主义告诉我们,通过表扬,正确的答案将会更多地出现。学龄前儿童在因为正确的言行而受到表扬之后,将会变得更加优秀;而他们如果因为没有完成某一任务而受到批评,则可能一蹶不振。任何认识到以上内容的人,可以说都亲眼见证了桑代克理论所发挥的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