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时间是什么意思

2024年12月30日 发表评论

欢乐叹时短,寂寞恨夜长,这种对时间的主观认识、感受好像也就是对心理时间的一种说明。所谓心理时间:是指个体主观感知的时间,是个体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如主观上认为的“现在”即“知觉到的现在”,就是个体能把一些相继发生的事件感知为相对同时发生的时间段。这是由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提出的。他把心理时间称为主观时间,即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渗透,他认为人越是进入意识深处,空间时间越不适用,只有心理时间才有意义,在心理深处,从来没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界限。

心理时间是相对物理时间而言的主观时间,物理时间是用钟表等计量的客观时间,表现为无始无终的瞬息的连续。心理时间是个体主观意识到、感知到的时间,是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亨利·柏格森提出的时间概念,还是意识流(由亨利·詹姆斯于19世纪下半叶提出)小说在处理作品时空关系和作品结构时的理论根据。他把传统的时间称为空间时间或客观时间,这是用空间的固定概念来说明时间,按照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依次延伸、发展,是表宽度和数量的概念。

甲与乙有约,甲先到,客观等候的时间为半小时,甲估计自己等了起码1小时,乙估计自己最多迟到10分钟。他们是有意在缩小或扩大?不,他们说的都是自己内心体验的实话,这种现象就是“时间知觉”的特点:相对主观性。“当你伸手向你的父亲要钱时,10分钟你会觉得太长;当你和女朋友携手游玩时,10个小时你会觉得太短”,这是爱因斯坦用此来比喻时间的相对性,此亦出自主观感受。

这里涉及心理预期(希望时间变快或变慢,有时候预期和实际相反),心理状态积极会使单位时间更快,反之则慢;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会使单位时间变快,其中的感受人人可以体会,这方面可以举出许多生动的事例。光阴似箭、度日如年,高兴、难受等都反映和影响人们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及人们对时间的估计,情绪和态度也能影响人们对时间的估计,其实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对时间的知觉。客观时间并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感觉而变快变慢,然而人们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掌握时间错觉,利用时间错觉,使某些实践活动产生特殊的心理效应。

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心理时间的体味也不一样,年少盼成长,盼周日、盼假期、盼过年,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人到中年了,就感到时间快,一年光阴好像刚开始便瞬息而过;到了老年,也就是一生就在眼前一般,更快更无奈了。心理时间又与生活质量、充实与否相联系,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便觉得时间慢,成天忙这忙那,信息过多、活动频繁,事情来不及做,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不够用。喜悦的心情,愉快的感受,让时间变短、产出更多,收获更丰富;自卑畏葸,凄苦愁长,会让人掉入泥淖,时间似乎停止了、不动了。要扬长避短,珍惜并善用时间,让心理预期时间保证我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成果。

心理时间较多用于表现银幕上的人物的心路历程,即人物的所思、所想,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憧憬;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外化为形象的;但在影视中却可以根据人的主观需要,把人的各种心态外化为可见的形象。心理时间也是一种表现人的意识流的意象化时间,即心灵时间或表现性时间流程。

了解心理时间的特点、特征,把握其奥秘,发挥其作用,那就可以做一个心理时间的主人!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亨利·柏格森。对他也许我们并不熟悉,但他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他是法国哲学家,文笔优美,思想富有吸引力。从中学时代便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尤其文学发生兴趣,并在以后均有建树,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看几位名人对其的评价就可见他的伟大了:“几乎没有一个当代哲学家敢夸耀他们完全没有受到柏格森的影响(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尽管很少有人提到和引证柏格森,但柏格森的存在却是不能从我们的文明中消失的。”(波兰著名哲学家拉·科拉柯夫斯基)“我并不认为柏格森的态度是无足轻重的……有意或无意地反抗理性,尊重本能的冲动胜于尊重自我,以及创造的自发性,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的标记。”(法国杰出的生物学家,“有理论家之称”的雅克·莫诺)“我的观点可以这样表达:每一科学发现都包含‘非理性因素’,或柏格森的“创造性自觉’。”(奥裔英国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卡尔·波普)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