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同感偏差的例子:倾听他人心声,学会换位思考

2024年7月1日 发表评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李·罗斯做了一个实验:首先,他将一块写着“来乔伊饭店吃饭”的广告牌放在志愿者面前,问道:“你们是否愿意挂着这块广告牌在学校里闲逛半个小时?”

结果,有一半志愿者表示同意,另一半志愿者表示拒绝。然后,李·罗斯教授让同意和不同意的志愿者分别猜测其他人是否愿意挂广告牌,会选择哪种方式挂,再猜测那些与他们有不同选择的志愿者的特征属性。

这一次的测试结果是,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志愿者中,有62%的人认为其他人也同意这么做,并且义愤填膺地指责说:“那些不同意的人是怎么回事?”而那些拒绝挂广告牌的志愿者中,只有33%的人认为别人会挂广告牌,并说:“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真是太让人难以理解了,也太奇怪了!”

李·罗斯教授将志愿者的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虚假同感偏差,也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特性强加在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往往会觉得别人和自己的想法是一样的,而那些和我们想法不同的人,无疑就是某些方面的“怪胎”。可以说,虚假同感偏差是一种典型的缺乏换位思考的心理表现。

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去真切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懂得换位思考的人,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具有很强的共情能力。

当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便能理解他人、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这样不仅能够让我们在沟通中表现良好,且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赢得友谊。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换位思考,那么做任何事情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希望所有人都听从于自己,从而在交往和合作中体现出自己的重要地位。在思考问题时,他们也习惯从自身角度出发,不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题。这种过于主观的思维模式,往往会导致一些自私的行为,比如,对于自己有利的事情就愿意去做;如果需要自己付出什么,则会排斥和抗拒。

那些缺少换位思考能力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表现的极为自私,过于“自我中心化”,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也不懂得分享与合作,因此给人留下许多不好的印象,直接影响到与他人正常的交往。

有人曾经说过:“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才会出现融洽的气氛。”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衡量周围的事物,并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其他事物上,而从来没有想过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用对方的视角看待世界,那么就会觉得别人的所作所为无法理解。

相反,当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开始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之时,那么对方就会有一种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他们也会报以合作的态度与我们沟通。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妄图改变对方的想法,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就在于不懂得换位思考,无法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自然无法理解对方,更不可能改变对方。

除了换位思考,我们还应该学会逆向思考以及多角度思考。因为任何一个问题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如果一个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不正确。而且,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只存在一种解释,越是合理的解释,背后越是有着多种可能。

所以,我们不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思考得更深入,更透彻,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无论是换位思考、逆向思考还是多角度思考,都是为了让我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虚假同感偏差,停止以己度人,开始换位思考。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