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竞争对手,有的是我们的敌人,有的是我们的朋友。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我们身边的朋友也有可能变成我们的竞争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既要保证彼此的情谊不受到损害,又不能失去进步的机会。
朋友与对手看似相互对立,其实并不矛盾,将朋友当作竞争对手,不仅能够促进彼此间的良性竞争,还能够让彼此都获得进步。这时候,无论是朋友还是对手,都变成了我们人生中的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突破自我。
如果与朋友进行恶性竞争,我们不仅会失去友谊,也会失去自我,更加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而在良性竞争中,即使朋友变成了对手,我们也能够在对方的闪光处看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人无我有”之处。
可见,是敌是友只有一步之遥,是好是坏全在一念之间。这种现象,便是心理学上的路西法效应。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自己的著作《路西法效应:好人是怎样变成恶魔的》中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极富争议的实验:
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先是在报纸上征集志愿者参与监狱生活的研究,时间为两周,志愿者每天能够得到15美元的报酬,然后有70位应征者来到斯坦福大学报到,接受一系列的心理测试。这些人都是身心健康的美国大学生,其中有24人被选中参与这次实验。
菲利普·津巴多随机抽取一半人饰演监狱里的看守,而剩下的一半饰演囚犯。接下来,志愿者被告知,饰演囚犯的人有可能被剥夺公民权,而且他们只能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接着,那些答应饰演囚犯的人被告知在某个周日等在家里,那一天他们会被警察“逮捕”,然后被送进了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地下室模拟监狱里。
实验开始的第一天,大家都表现得很平静,监狱里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可是第二天“囚犯”就发起了一场暴动,他们撕扯身上的囚服,拒绝听从看守的命令,还取笑看守。
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告诉看守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局面,看守们照做了。看守们强迫“囚犯”做俯卧撑,脱光他们的衣服,拿走他们的食物和被子,并且让他们空着手清洗马桶,对他们关禁闭和殴打。实验就这样持续了六天,最后因为局面失控而不得不终止。不过,菲利普·津巴多已经从实验中找到了答案。
他在著作中写道:“当我看到美军虐待囚犯的照片时,并不会感到特别震惊,因为人的善良与罪恶,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在斯坦福监狱实验中看到了人类在环境的影响下,由善变恶的过程。他把这个过程称为路西法效应-—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也会堕落成可怕的撒旦,更何况人类呢?
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人类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作恶,是好是坏全在一念之间。
在人际交往中,同样存在路西法效应——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完全固化地看待身边的朋友或敌人,因为他们随时会相互转化。也就是说,朋友也有可能变成对手或敌人,而敌人也有可能变成朋友或合作伙伴。
在职场竞争中,你以为身边的人不是敌人就是朋友,或者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这种错误的认知观念,常常让你吃尽了苦头。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样的认识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友谊不是合作的必要条件,哪怕是敌人,只要彼此间合作后都能获得最大的益处,也有可能成为朋友。而朋友不一定都会给你带来益处,毕竟与朋友合作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分歧。
现代社会,竞争是一种常态。如果你身边没有强大的敌人,你的潜能就得不到发挥,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者。所以说,你不能害怕或拒绝身边的对手,他们很有可能就是你成长和进步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