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什么意思?囚徒困境在生活中的例子和启示

2024年6月26日 发表评论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很现实,也很残酷,却真实地反映了曾经的英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当然,在如今,这仍是许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处之道”。后来,这句话又被运用在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

博弈学中有这样一个关于“共同利益”的经典案例:假设有这样一个情境——警察将两名一起作案的嫌疑犯关进了两个独立的房间进行审讯,两名嫌疑犯都不知道对方会对警察说什么。警察对两名嫌疑犯说了同样的话:“如果两个人都认罪,各判五年;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各判一年;如果一个人认罪一个人不认罪,认罪的人无罪释放,不认罪的人判十年。”

面对警察这种“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两名嫌疑犯会说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把两个嫌疑犯分别称作囚徒A和囚徒B吧。如果两个人都不认罪,也就是合作包庇对方,那么对囚徒来说,这是最优策略,但囚徒的心理就很复杂了。

囚徒A要考虑两种情况:一是囚徒B不认罪,自己如果认罪,自己会被无罪释放,自己如果不认罪,一起被判一年;二是如果囚徒B认罪,自己不认罪就要判十年,自己认罪就只需要被判五年。所以这样一想,无论囚徒 B 认罪或者不认罪,囚徒 A 的最优策略永远都是认罪。

只要他们足够理性,两个人必然双双选择认罪。

囚徒困境什么意思?囚徒困境是指,当人们需要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中做出选择时,绝大多数人会选择个人利益,哪怕这样做会损害到集体利益,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令人感到尴尬的是,当大家都从利己的角度出发的时候,结果往往是损人不利己。这便是著名的囚徒困境。

再说一个更现实的例子:有两个朋友要一起去搬砖,由于是晚上,谁也看不清谁,所以两个人都假装很卖力的样子,实际上都想偷懒少搬一点。两个人都从利己的角度去思考和做事情,最后一小车砖搬到天亮也没有搬完。两个人付出的劳力与时间明显是不划算的,但是受到囚徒困境的影响,两个人都自以为捡到了便宜。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的彩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大厂家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都像“囚徒”那样进行利己的选择——如果我将彩电的价格调低,那么将赢得巨大的市场;如果我不调低价格,而别人调低了,我自然会失去巨大的市场。所以,不管别人是否降价,对于我来说,降价是最佳的选择。当所有厂家都陷入囚徒困境后,彩电市场打起了一场“降价战”,最后所有厂家都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还有一些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将员工的待遇一再调低,员工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不断跳槽,这给双方都带来了亏损。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囚徒困境里可能会出现共同的利益,也有可能出现利益的冲突,要想让彼此获得的利益最大化,就必须采取合作的方式。彼此隐瞒或者相互欺骗,都只会让一方获得短暂的利益,而双方最终都会付出更高的代价。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