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宗效应的启示及生活例子

2024年6月26日 发表评论

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们挖空心思、掏心掏肺、竭尽全力地对一个人好,可对方就是无动于衷,根本不把我们当成一回事,一点也知道珍惜?

相反,别人对他爱答不理,没有多少人情味,甚至不把他放在眼里,可他却费尽心思去讨好别人。其实,当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样的现象时,会觉得一切都能够理解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发现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如果有人持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并且通过这个观点让一些“反对者”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认同了这个观点,那么这个人会更加喜欢那个“反对者”,而不是那些一直认同自己观点的人。

换句话说,就是大多数人喜欢那些在自己的影响下改变观点的人。这是因为人们能够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如果我们通过与某人交谈或争论,让某人改变了观点,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至少在思维上更胜一筹。这种心理学现象被哈罗德·西格尔教授命名为“改宗效应”。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哈罗德·西格尔教授还专门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从学术界找来三位有影响力的学者,并要求他们分别向A、B、C三组不同的听者陈述他们各自的观点,并要求A组听者要完全认同他们的说法;B组听者需要在过程中全然反对;C组听者需要在学者们的陈述中首先否定,但是最终还必须被学者说服。最后再让三位学者对各个倾听者做出评价。

结果显示,三位学者都对全然反对的B组听者的印象最差,而对全然支持的A组听者的印象却并不是最好的,印象最好的是先反对后被学者说服的 C 组听者。

从这个实验中可以看出,人们更倾向于喜欢那些先反对自己,然后被自己说服的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获得说服他人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在现实生活中,改宗效应的应用十分广泛,很多人因为不知道这个心理学效应而处处碰壁,也有很多人因为运用得当,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在了解了改宗效应后,当我们真心对待朋友却没有受到对方相同的对待时,我们可能就不会那么郁闷和纠结了。当然,这也告诉我们,在人际沟通中,我们既要懂得用真心对待他人,也要懂得保留,懂得拒绝和说“不”。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