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效应的启示:不要抵制突破现有舒适区

2024年6月12日 发表评论

棘轮是一种构造特殊的齿轮,因为它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而无法倒转。棘轮效应最初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提出者为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后来,棘轮效应拓展到心理学领域,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习惯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简单来说,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棘轮效应还能够拓展到其他领域,比如,美国学者诺埃尔·蒂奇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层次划分为恐慌区、学习区和舒适区。在恐慌区内,人的心理状态极差,严重不适应,甚至会因此而崩溃;在学习区内,人们因为需要面对海量的知识而感到不太适应;在舒适区内,人的心理则会处于十分舒适的状态。可见,我们要从学习区走向舒适区十分容易,因为就棘轮效应来说,这是一个向上调整的过程;而从舒适区走向学习区,甚至走向恐慌区,却十分困难,因为这是一个向下调整的过程,且整个过程也是从心理上的“舒适”走向心理上的“恐慌”。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努力对抗棘轮效应,勇敢走出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对这个范围内的人和事物都非常熟悉,只要待在这个范围内,就会感到舒服、放松、稳定,有掌控感和安全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舒适区。如果长时间待在舒适区里,我们内心的不确定性感、匮乏感和脆弱感便会降到最低,并且自认为拥有足够多的爱、食物和时间等。只要人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会感到不舒服、不习惯、不安全。

每个人的舒适区范围也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时在发生变化的——在自我突破时不断拓宽;在外部事件的影响下不断缩小。而人们在获得自我突破、自我成长的体验之后,舒适区的范围又会变大。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会怎么样呢?一个人会渐渐变得麻木,就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对自身的能力、状况和环境产生错误的认知,无法识破被美化、掩盖的生活真相;不再敏感于时间的流逝,对于未来没有任何展望,安于现状并且自我满足;渐渐有了习惯性的行为模式和思维定式,越来越缺乏危机感……这些状态下更容易受墨菲定律的影响,让所有的事情倾向于变坏。

长时间待在舒适区里,人的意志也会被消磨掉,最终走向颓废。但走出舒适区又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就像让棘轮逆转一样,甚至需要将整个机器拆掉重新组装。这是一个自我提升与自我重塑的过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走出心理舒适区呢?

想要走出心理舒适区,我们需要拥有新的自我认知、行事规则和思考视角,不畏未来,不念过往,真正地一步步向前走——从舒适到不舒适,再从不舒适到舒适,不断突破自我圈层,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并且获得终身成长的能力。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