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纳效应:化繁为简,专心做一件事

2024年6月5日 发表评论

丹尼尔·戈尔曼说:“专注,它是驱使人们更加优秀的内在动力。”一个人能否成长为顶尖的人才,背后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主观的与客观的,但专注力是突破自我、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没有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无限的事情,也没有谁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成功。哪怕你的智力超群、情商极高,也无法成为一个全才。

英国有一位科学天才名叫贝尔纳,他拥有超强的思考力、想象力和洞察力。他曾因为饭局上的一句话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他所涉猎的学科极其广泛,包括结晶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内容包括氨基酸、维生素、液体的结构、陨星上的生命、大陆漂移等。

他的同事和学生一致认为,从天赋上来说,他可以不止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可现实的情况却是,他获得过的最高荣誉不过是英国皇家学会勋章和国外院士之职。为什么呢?

原来,贝尔纳喜欢“放一枪换一个地方”,从来不会专注于研究一个课题。也就是说,他挖了许多“坑”,却被别人“填”上了——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思想的提出应归功于贝尔纳,不过最后都以别人的名字得以确定。

后来,人们将这种个体兴趣过于广泛,思维过于发散,无法进行精细、深入的创造的现象称为贝尔纳效应。这个效应告诉我们,专注做一件事情更容易获得成就。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非常聪明的年轻人,他们的脑海中有太多想法、兴趣和欲望,却唯独没有专注力。

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尹希,在接受美国《世界日报》采访时说:“现在的家长过多地强调后天努力,可人能用在努力上的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做事专注和选择有兴趣的方向。我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便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学习,直到兴趣变成我的事业。”

在求学之路上,尹希总是“先人一步”,他12岁参加高考,13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17岁来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专注于学习,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快速前进,直到成为哈佛终身教授。

现在,尹希一学期只教一门博士生课,剩余的时间都用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上。他很珍惜哈佛大学提供的与世界顶尖物理学家交流的机会,这一体制可以让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他打算用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专心做自己的科研工作,希望能有所突破。可见,尹希非常重视做事的专注力,而正因为做事的专注,尹希也获得了属于他的成功。

如果在太阳下用放大镜对准一张白纸,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时间,白纸就会燃烧起来。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聚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同样需要持续性的专注力。学习是如此,工作也是如此。专注就是聚焦光线的凸透镜,是学习中最具凝聚力和整合力的品质,也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最好方法。

有时,我们面对的问题较大、较多,我们感到无从下手,脑海中有千思万绪,却找不到最后的解决方案,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解决一些难题时,我们就要学会运用“分解思维”,以大化小、将难化易、化繁为简,专注于解决一个问题。

哈佛心理学硕士泰勒·本-沙哈尔说过:“人们总是希望在短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却不知道数量也会影响质量;人们也喜欢将简单的事物复杂化,让自己困于自己所设置的陷阱中,从而矛盾彷徨。其实,人应该尽量将生活简单化,从事少而精的活动,这样才更能获得成功。”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也曾说过:“很多人都存在一种思维倾向,就是把事情考虑得太过复杂。可为了靠近事物的本质,我们必须学会将复杂的现象简单化。当事情变得越来越简单时,我们就离事物的本质越来越近了。”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