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内卷”一词爆红网络,并且被《咬文嚼字》杂志评选为“2020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所谓“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故步自封,缺乏超越自我的力量。
“内卷”一词最早进入公众视野是因为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现在很多高等学校的学生用“内卷化效应”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内卷化效应”也因此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且引起一波又一波的网络讨论热潮。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面对教育、就业、职场、考试、婚恋、投资等领域的竞争时,往往感到为了生存要付出更多努力,生活越来越累,内心的压力越积越多,并且将这种群体压力归因为“社会内卷化”。
人们陷入内卷化效应中时,往往会失去斗志,不思进取。央视记者在陕北采访一个放羊的小男孩时,两人曾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对话。
记者问小男孩:“为什么要放羊?”
小男孩回答:“为了卖钱。”
记者继续问:“卖钱做什么?”
小男孩回答:“娶媳妇。”
记者皱眉:“娶媳妇做什么呢?”
小男孩回答:“生孩子。”
记者疑问道:“生孩子为什么?”
小男孩回答:“放羊。”
记者与小男孩的这段对话,充分且形象地解释了什么是“内卷化效应”。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人类文化学家利福德·盖尔茨独自一人来到爪哇岛生活。虽然他每天都面对着如诗如画的美景,却没有心思欣赏,因为他此行的目的是研究岛上的农耕生活。他发现当地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家日子清闲,但基本处于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
后来,利福德·盖尔茨在自己的论文中将这种状态称为“内卷化效应”。
21世纪的社会飞速发展,竞争激烈,人们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人都必须想办法克服自身的内卷化效应,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一旦陷入内卷化效应之中,就如同车入泥潭,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无谓地耗费着有限的资源,浪费着宝贵的时间。
恋爱关系中也会出现内卷化效应。当两个人从充满激情的甜蜜期,进入稳定的平淡期后,感情状态很容易出现内卷化效应——长久处于单一、枯燥的相处模式中。正因如此,很多人才无法走过爱情的“七年之痒”。
若要相爱经久不衰,切勿相处经久不变。关于爱情,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发生争吵或者产生矛盾,而是在悄无声息中失去激情,在不断重复中变得越来越乏味。
著名心理学家默斯特因曾经提出过一个恋爱心理学理论——SVR理论。这个理论将爱情分为三个阶段,用于解释一个人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第一,刺激阶段(S)。该阶段指的是双方的初次接触,因为双方互不了解,于是对方的外貌、体形、着装等外在表现都会给我们带来刺激。当我们第一次遇到一个人并对他一见钟情时,实际上意味着这个人的某些外部表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并使我们对其感兴趣。
第二,价值阶段(V)。该阶段代表着两个人相遇后,彼此开始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一阶段产生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双方的“三观”和信念。如果两个人的“三观”有很大一部分重叠,那就说明两个人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之时可以产生共鸣。
第三,角色阶段(R)。经过全面了解,两个人都知道对方感兴趣的地方,找到了刺激点,感情最终进入稳定期。这时,两个人开始互相审视,更注重生活中彼此的互补与协调。
很多爱情在进入第三个阶段后,会因为缺少新鲜的刺激,而渐渐对这种稳定的关系感到厌倦,这也是很多爱情最终分道扬镳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爱情中的内卷化效应。爱情不可能永远充满新鲜感,也不可能永远处于激情四射的状态。当爱情趋于平淡,甚至缺乏激情的时候,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因为任何一段感情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给爱情“保鲜”,尽量让恋爱关系充满激情。有时候,一点儿小惊喜、小改变,可能就会重新点燃对方的激情。真正的新鲜感不是和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和同一个人做不同的事情。这也是防止爱情出现内卷化效应的有效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