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当下的力量。
作者简介
埃克哈特·托利,生于德国,从伦敦大学毕业后,他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埃克哈特·托利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目前,埃克哈特·托利在世界各地旅游讲学,他努力将自己的心灵启迪实践传授给世界各在的人。自1996年以来,他居住在加拿大的温哥华。
《当下的力量》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你生存在这个世界就是要使宇宙的神圣目标得以实现。你看,你是多么重要!
——埃克哈特·托利
导读 活在当下
张德芬
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每一次读它,我都有新的收获。我在台湾出版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当中,一再提到、引申这本书里的内容。这本书被形容为“灵性开悟的指引之书”,可对我而言,《当下的力量》是教导我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我们如何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我们受的苦减到最少。每个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活得更好、 过得更开心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首先,作者指出,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第一章)。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3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是多么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制止不住大脑的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 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在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都来自于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这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独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我们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地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小我,就越感到空虚和孤立。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表达和适当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 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地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己。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就产生了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关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联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和“意识”(consc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台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所以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很像存在或本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就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请读者好好去体会、实践。
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含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作者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这本书,就像我前面说的,不能用大脑来读。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这本书在国外刚出版的时候,曾经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轴精神所撰写的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上市不到三个月就有重印十几次、两万多本的销售成绩,可见得真理是可以被认得出来的。
如果读者朋友对于本书有任何的反馈或是疑问,欢迎上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tiffanychang去坐坐,提提问题。我也很愿意尽我所能与大家分享心得,交流互动。
本文作者为中国国家心理咨询师,曾是中国台湾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视”)著名主播,并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BA学位。现长年定居北京,专心研修瑜伽以及各类心灵课程。
序言
或许,像《当下的力量》这样的书十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产生一本。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在这本书中还有活生生的能量,当你读这本书时你可能会感受到这种能量。它有一种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使读者去体验书中的内容并改善自身的生活。
《当下的力量》在加拿大首次出版时,加拿大出版商科尼·凯洛告诉我,她已经听到了一个又一个有关此书的故事:当人们深入地读这本书时,积极的变化和奇迹就会出现。她说:“读者打电话对我们说,自他们认真地读了这本书后,他们生活中的欢乐、积极的变化都大大地增加了。”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我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奇迹。这绝对是真的,不管我是否能够去实现它。并且,《当下的力量》还一次又一次地向我解释实现奇迹的方法。
从这本书的第一页,我们就可清晰地看出埃克哈特·托利是当代的心灵导师。他不依赖任何的宗教、教诲或宗师;他的教学包含所有其他传统——基督教、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的核心、本质,但是与它们又不相矛盾。他能做所有心灵导师已经做过的事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我们展示存在于我们体内的道路、真理和光明。
埃克哈特·托利首先向我们简短地介绍了他自己的故事——蓄积已久的压抑和绝望在他29岁生日不久后的一个晚上突然消失的故事。在过去的20年里,他根据那晚的体验深化了他的理解。
在过去的10年里,他成了世界一流的心灵导师,一个拥有大量信息的伟大灵魂。他指出,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没有痛苦、没有焦虑、没有神经质的状态中。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理解我们是如何成为一个痛苦创造者的;是我们的大脑,而不是其他人或者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引发了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我们的过去,担忧我们的未来。我们犯了最大的错误:认同我们的大脑,并认为大脑就是我们——实际上我们远远比我们的大脑更伟大。
埃克哈特·托利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与被他称为“存在”(being)的东西联结的方法:
本体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至一生命”(One Life)。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本体不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根植于每种生命形式之中。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只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才会领会它的真正含义。当思维处于静止时,当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就会感觉到本体,但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它。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保持这种觉知体验的状态就是开悟。
你不太可能把《当下的力量》一口气读完——它需要你时不时地阅读,仔细斟酌里面的每一个词句,并将它们应用在你的生活经验中。它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好书,你每一次读它都会有新的体会。许多人,包括我,都会终生阅读这本书。
《当下的力量》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忠实读者。它被称为是一部旷世之作;不管你如何称呼它或描述它,这本书拥有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充分实现我们本质的力量。
马克·艾伦,《梦幻商业和梦幻人》作者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诺瓦托
1999年8月
前言
本书的由来
过去对我来说几乎无用,我也很少去想它。然而,在这里,我要简短地告诉你,我是如何成为一个心灵导师,以及这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30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中,时常伴随着有自杀倾向的抑郁。但是现在说起来,我感觉好像在谈论我上辈子的事或是别人的生活。
在29岁生日之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在凌晨醒来时,有一种可怕的感觉。我已经多次有这种感觉了,但这次是感觉最为强烈的一次。夜的寂静,黑暗房间内家具的模糊轮廓,火车经过传来的遥远的鸣笛声,所有的一切都感觉如此陌生,如此充满敌意,如此没意义,让我深深地厌恶这个世界。然而,最令人厌恶的还是我自己的存在。何苦要继续生活在悲惨的负担中?为什么要继续这样挣扎求存?我感觉到想要毁灭自己,让自己不存在的渴望,远远超过本能求生的欲望。
“我无法再忍受我自己了。”那晚,这句话一直不断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想法真的很奇怪:“我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如果我不能忍受我自己,那么肯定有两个我:‘我’和‘自己’。”或许,我想,其中只有一个是真实的。
我被这个想法惊呆了,我的大脑完全停止了运转。我完全有意识,但是思维却不存在了。然后,我感觉我被吸进了一个能量的旋涡。开始,旋涡转速缓慢,后来越来越快。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我的身体开始颤抖。我听到了一个来自我胸口的声音:“不要抗拒。”我感觉自己被吸入了一个空洞之中,这个空洞在我体内而不是在外界。突然,我不再恐惧,任凭自己陷入这个空洞之中。我完全不记得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我被窗外的鸟叫声唤醒。之前,我从未听过这种声音。我的眼睛仍然是闭着的,然而我看到了一颗钻石的意象。是的,如果钻石能发出声音的话,这就是钻石发出的声音。我睁开双眼,清晨第一缕阳光从窗帘中射了进来。在没有任何思维的情况下,我感觉,我知道,光的无限性,远超过我们所理解的。这个从窗帘穿透进来的柔和之光就是爱本身。眼泪湿润了我的双眼。我从床上起来并在房间里四处走动。我认得这个房子,但是我知道我真的从来没真正地看过它。每件东西都那么新鲜,那么质朴,就像它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我拿起一些东西,一支铅笔,一个空瓶子,惊叹于它们的美丽和生命力。
那天,我围着城市走动,对这个地球生命的奇迹充满惊奇,好像我刚来到这个世界一样。
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我生活在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极乐的状态之中。之后,这种感觉稍稍淡去,或许只是看起来淡去了,因为它已经成为我本然的状态了。虽然我的生活起居一切自如,但我明白,这一生中我做过的任何事都不可能对我现在拥有的有所助益了。
当然,我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事情,但是我百思不解。7年后,在我读过很多灵修书籍并和几位心灵导师相处过后,我才认识到,每个人都在寻求的东西已经发生在我身上了。我知道,痛苦的极端压力,迫使我的意识从不幸和恐惧本身的认同中解脱出来,而这种不幸和恐惧最终都是大脑制造出来的。这次解脱肯定是一次彻底的决裂,那个虚假、受苦的小我就像被放了气的填充玩具一样,顿时分崩瓦解。这时留下的就是我的真正本质:那个始终临在的“我是”,不与任何形式认同的纯意识状态。之后,我学会了进入这种内心的无时间和不朽的领域,也就是我当初体会到的那个像空洞的东西,同时保持着全然的觉知。我安住在这个言语无法形容的极乐和神圣世界中,这使得我早先的经验与之相比都顿然失色。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没有爱情,没有工作,没有家,没有所谓的身份认同。然而我却在这种内心强烈欢乐的状态下,在公园的长凳上几乎坐了两年。
但是,即使是最美好的经验也会来了又走。或许,比任何体验更为基础的是那股宁静的潜流,自从那时起它就从未离开过我。有时,它很强,很明显,并且其他人也能感觉到。有时,它是在背景之中,像一段遥远的旋律。后来,常常有人走过来对我说:“我要你所拥有的东西,你能把它给我吗?或者告诉我怎么得到它?”我说:“你已经有了,只是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已,因为你的思维产生了太多的噪声。”这个答案后来就变成了你手中的这本书。
在我认识到这一点之前,我又有了外在的身份认同。我已经成为了一位心灵导师。
真理在你的体内
这本书代表着我工作的核心,在过去10年,在欧洲和北美,我与一些个人和团体的寻道者一同工作过。我要感谢这群杰出之人的勇气,和他们去拥抱自己内在转变的意愿,还有他们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及愿意聆听答案的态度。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会有这本书。他们属于不断增长的一个小群体的求道者:他们能打破集体固有的思维模式,这些模式使人类几个世纪以来都陷于痛苦之中。
我相信这本书对那些希望改变内心状态的人来说是一种催化剂。我同样也希望那些发现这本书有价值的人能读这本书,尽管他们可能还无法全面地实践它。但有可能再过一段时间,这本书撒下的种子会和读者内在已经拥有的开悟种子相结合,从而在他们体内萌芽、生长。
这本书的内容起源于研讨会、冥想课程和私人咨询会谈上,我针对人们提出的问题所做的答复,所以在书中我保留了问答的形式。在这些课程和研讨会中,我所学习到的和得到的东西,不比那些提出问题的人少!有些问题及答案是当时的原话,有些是一般性的问题,我将那些经常问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并把每个答案的重要部分抽出来总结成一个答案。有时,在我写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全新的、更有见解和深刻含义的答案。有些问题是本书的编辑问的,目的是希望澄清一些观念。
你会发现,从此书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对话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来回更替的。
在一个层面,我请你注意你内在的一些错误。我谈论了人类无意识的本质,以及一些失常的行为表现——从人际关系的冲突,到种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战争。这些知识非常关键,因为除非你能认清错误就是错误,它并不代表你,否则在你身上不会有彻底的变化,你最终还是会回到错觉和某种形式的痛苦之上。在这个层面,我同样会向你展示如何不将你内在的错误变成一个你的身份认同和个人问题,而这就是错误持久不衰的原因。
另一个层面,我谈论了人类意识的深刻转化——它不是遥远未来的一个可能性,而是现在就触手可及的——不管你是谁,不管你身处何地。你将会了解到如何从思维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开悟的意识状态,并理解如何在你的生活中维持这种状态。
在这方面,有关内容的词句不一定涉及很多信息。这些词句的作用,是当在你阅读的时候,试着将你的注意力引入上面说的那个意识上。我会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带你一起进入这种当下时刻中,意识临在的无时间状态,从而让你浅尝开悟的滋味。除非你能体会我所说的,否则你会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如果你能体会我所说的,我相信你将会了解这些词句包含了极大的灵性力量,甚至可能成为你在本书中收获最多的部分。同时,因为每个人内在都有开悟的种子,我常常是对着你内在那个思考者后面的知晓者说话。 你那个知晓者是一个比较深沉的自我,它很快就能认出灵性的真理,与之共鸣,并从中获取力量。
这个在段落中常出现的暂停符号,表示你需要暂时停一下,静下来,去感受和体验我刚才所说内容之中的真理。在此书的其他部分,你也许会自然地和自动地停下来。
在刚开始读这本书时,你可能对有些名词如“本体或存在”(being)、“临在”(presence)的含义,一时还难以理解。但是没关系,请接着往下读。有些问题或疑问也可能偶尔会出现在你的大脑之中。这些问题可能在此书的后面会得到解答,或是当你深深地进入你的内在时,它们可能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别光用你的思维去读这本书。请关注你读书时的情感反应,还有从内在深处浮起的认同感。我所告诉你的任何灵性的真理,你的内在其实都知道。我所能做的就是提醒你那些被你遗忘了的东西。那些活生生的、亘古常新的知识,会从你的每个细胞当中被激活和释放出来。
思维总是喜欢分类和作比较,但是你最好别将此书中的名词、术语与其他的书籍作比较,否则你将可能会被混淆。我所用的词句,如“思维/大脑”(mind),“开心/幸福”(happiness),“意识”(consciousness)等,它们可能与别的心灵书籍中所用的不同。请不要专注于这些词句,它们只是一些踏脚石,过了就尽快放下。
我偶尔会引用耶稣或佛陀的言语,或其他灵性教材(如“奇迹课程”)的教导,我这样做不是为了作比较,而是为了向你展示,从本质上来说,灵修只有一种,但是它也许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当我引用古宗教或其他心灵教材的话时,我是为了揭示它们的深刻含义并恢复它们的转化力量——尤其是为这些宗教或教材的追随者服务。我想对他们说:你不需要到别处去寻找真理。请让我带你深深地走进你已经拥有的东西。
此外,我尽量使用一些中性词,这样做是为了让它们贴近更多的读者。这本书可以被看成是永恒的灵性教导的一种重述,以及所有宗教本质的重述。此书不是源自于外在的资源,而是源自于内在的真正源头。所以它不包含任何理论或推论。我是根据我内在的体验来说话,如果有时我的语气很重,那是因为我要让你摆脱深层的心理抗拒,并让你到达自己内在那个已然知晓的地方,就像我一样,那个一接触真理就会认出它的地方。在那里,会有极乐的感觉以及高度的活力,就像有个东西从你的内在说:“是的,我知道这是真的。”
第一章 你不等于你的大脑
开悟的最大障碍
开悟(enlightenment)是什么?
曾经,有个乞丐在路边坐了30多年。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这个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陌生人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我就是那位没有任何东西可给你,却要求你打开箱子看看的陌生人。我不是让你像这则寓言里的乞丐一样看什么箱子,而是叫你往一个更贴近你自身的地方看:你的内在。
我能清晰地听到你说:“可是,我不是个乞丐呀。”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的财富,也就是本体的喜悦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刻而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乞丐,即使他们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四处寻找成就、安全感或爱情所残余的欢乐或满足,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的这些东西,而且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
“开悟”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一些超人类成就的玄学,但是,它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它是一种与不可衡量的、不可摧毁的事物相联系的状态。几乎矛盾的是,它其实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更伟大。它找到了超越你名字和形象的真正本质。如果你不能感觉到这种联系,你就会有一种与自己以及与你周围的世界相分离的幻象。你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孤立的碎片。然后,你内外部的恐惧、冲突和矛盾也随之产生。
我喜欢佛陀将开悟简单地定义为“受苦的终结”(the end of suffering)。在这个定义里没有超人类观念的存在。当然,作为定义,它是不完整的。它仅告诉你开悟的否定性定义:受苦停止。但是,当没有受苦存在时,还剩下什么呢?佛陀对此沉默不语。他的沉默意味着他自己也没有找到答案。他下了一个否定形式的定义,所以你不会认为开悟是一个超人类的成就或不可达到的目标。尽管这样,绝大部分佛教徒仍然没有体会佛陀的苦心,仍然相信开悟是为佛而准备的,而不属于他们,至少在此生中不属于他们。
关于本体(being)这个词,你能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吗?
本体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至一生命”(One Life)。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本体不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根植于每种生命形式之中。也就是说,作为你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你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别试着去掌握它的含义,别试着去理解它。只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你才会领会它的真正含义。当你的思维处于静止时,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时刻时,你就会感觉到本体,但是从心智上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它。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保持这种觉知体验的状态就是开悟。
你谈到的“本体”,是指上帝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直接说呢?
经过上千年的滥用,“上帝”这个词的意义已经变得很空洞。我有时用“上帝”这个词,但极少这样做。这里的滥用指的是人们在从未理解这个词的真谛的基础上就自以为是地去运用它,像是很了解它的样子,或是极力地反对它,好像很清楚他们在反对的究竟是什么似的。这种滥用就引发了可笑的信仰、结论以及自大的幻象,比如:我的或我们的上帝是唯一的真正的上帝,而你们的上帝则是假的,或如尼采说的“上帝死了”。
“上帝”这个词已经成了一个封闭的概念。当人们说出这个词时,他们就会构想一个形象出来,也许不会是一位白胡子的老人,但是仍然还是一个置身于你之外的人或是物,同时不免是个男性或雄性的形象。
“本体”或“上帝”或其他任何文字都不能诠释这个词背后无法言传的意义,所以重要的是这个词对你体验你的内心是一个帮助还是一个障碍。它所指向的是超越它本身意义的先验的现实,还是它太易于理解,而成为人们的一种信念或一个偶像呢?
和上帝一样,“本体”这个词也没有解释任何东西。然而,本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这是它的优势。它没有将一个无限的、无形的东西缩减成一个有限的实体。人们不可能在头脑中构想出一个关于本体的意象,也没有人能够宣称他独自拥有本体。它是你的本质,只有当你感觉到临在时,你才会立即领会到“我是”的真谛。所以从“本体”这个词到体验到你的“本体”,只是小小的一步而已。
体验这种现实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是认同于你的思维,它使人们进行强迫性的思考。不能停止思考是一个可怕的烦恼,由于几乎每一个人都遭受着此种痛苦,而我们又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这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种不停的思维活动使你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状态。同时,它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不断投射出恐惧和苦难的阴影。在下面的章节里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个话题。
哲学家笛卡尔认为,在他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时,他已经找到了真理。实际上,他表达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将思考视为存在并且认同于思考。强迫性思考者(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是)活在一个分裂的状态——一个充满了问题和冲突的疯狂而复杂的世界、一个反映了我们大脑越来越分裂的世界。开悟是一个圆满的境界,合一而和平,与生命以及它所显化的世界合一,同时,与你最深的自我的未显化的生命,也就是本体合一。开悟不仅是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也是思考的终结,这将会是一次不可思议的解放!
开悟不仅是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也是思考的终结,这将会是一次不可思议的解放!
思维认同创造了一连串的概念、标签、意象、词语、判断和定义,阻碍了你所有真正的关系。这些东西挡在你和你自己之间、你和其他人之间、你和自然之间、你和上帝之间。就是这些思维创造了一种孤立的幻象,你与其他人完全分离的幻象。因此,你忘却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在我们肉身表相看来是与众生分离的情形之下,你其实是与万物合一的。当我说“你忘却了”,我指的是你已经无法感受到“合一”这个不证自明的事实。也许你相信它是真的,但是你无法感觉到它是真的了。一个信念也许可以被遗忘,但是,你一定要亲身验证它,它才能真正地解放你自己。
思维已经变成了一种疾病。当事情失去平衡时,这种疾病就会发生。比如,体内的细胞分裂和繁殖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当这个过程不顾整个有机体而持续地快速增生时,我们就会得病了。
注意:如果思维被正确利用的话,它将是一个超强的工具;但如果利用不当,它的危害则相当大。准确地说,不是你利用思维的方式不对——基本上你根本没有利用它,而是它在利用你。这就是一种病态。你认为你就是你的思维、你的大脑,其实这只是种幻觉,这个工具已然控制了你。
我不是很赞同你的说法。虽然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常常漫无目的地思考,但是我仍然利用我的大脑完成了许多事情,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做的。
你能解答一个填字谜语或制造一颗原子弹,并不能说明你利用了你的大脑。就像狗喜欢啃骨头一样,大脑喜欢思考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它要去玩填字游戏和制造原子弹的原因。你或许对这两个活动都不感兴趣,让我这样问你吧:无论何时,当你想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你能做到吗?你找到了停止思考的那个按钮吗?
你是说完全停止思考吗?不,我做不到,一两分钟或许还可以。
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思考者。
那么,就是你的大脑在利用你了。你无意识地认同了它,所以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它的奴隶。这几乎就像你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它所俘虏,所以你认为思考问题的这个实体就是你自己。从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开始就是认识到你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实体——思考者。认识到这一点能使你很好地观察这个思考者。在你观察这个思考者时,一个更高层次的意识就被激活了。然后,你会开始意识到有很大的一片超越思想的智性,思想只是这个智性的一个小方面。你同样还会认识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情,如美貌、爱情、创造力、欢乐、内在的宁静等,都是来自于大脑之外的。你开始觉醒了。
从你的大脑中解放出来
“观察思考者”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当某人去看病时说“在我的脑海里有一个声音”,他或她很可能就被送去精神病医院了。事实是,几乎每个人都会以相似的方式在他们的脑海中听到一种或几种声音:这就是所谓不自主的思考过程,你却没有意识到你有阻止这种独白或对话的力量。
在街道上,你可能会遇到不断喃喃自语的“疯子”。其实他的行为与你和其他“正常人”区别不大,只是你们没有大声说出来而已。那个声音不停地在评论、推测、批判、比较、抱怨、选择好恶等。这种声音可能与你当下所在的情况无关,它可能是关于过去或未来的一些事情,它可能是在回忆往昔,或是在幻想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它经常想象事情可能会出差错,或产生不利的后果,这就是杞人忧天。有时这种声音还会伴随着一些视觉意象或“心理电影”。即使这种声音与现在的情况相关,它也会以过去的形式来解释它,这是因为声音属于你被制约了的大脑,它是你过去的经历以及你继承下来的集体文化思维模式的结果。所以,你以对过去的看法来判断现在的事情,一定会得到一个完全被歪曲的理解。这个声音是人类自己最大的敌人,这是毫不夸张的。许多人在大脑的折磨下度过一生,任由它攻击、惩罚,并耗尽生命的能量。这就是数不清的灾难、痛苦以及疾病产生的原因。
好消息是你能从你的思维中解放出来。这是唯一的真正的解放。现在,你可以采取第一个步骤了——经常倾听你大脑中的声音。特别关注那些重复性的思维模式,那些多年来缠绕你的“旧唱片”。这就是我说的“观察思考者”的含义,换句话说:倾听你脑袋中的声音并作为一个观察者的临在。
当你在倾听那种声音时,不要去做任何评判。不要对你所听到的声音做出判断或进行谴责,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同样的声音又会从后门乘虚而入。你将会很快地认识到:那里有一种声音,而我在这里倾听它,观察它。这是一种自我存在的感觉而不是思维。它超越了你的思维。
所以当你在倾听思维时,你不仅意识到了这种思维,而且还意识到了你在观察这种思维。这样,一个新的意识层面产生了。随着你倾听思维,你会感觉到在这种思维之下或之后的一种有意识的临在,那就是你更深的自我。于是,这种思维丧失了它的力量而且很快地消散,因为你不再通过对思维的认同而为其注入活力。这是不自主以及强迫性思维终结的开始。
当一种思维止息时,你会在自己的心智流(mental stream)中体验到一种思维的中断——思维空白。首先,这种空白是短暂的,或许仅几秒钟,但是渐渐地它们会变得长久些。当这种空白出现时,你在内心会感觉到一种静止和宁静的状态。于是你开始感觉到与本体合二为一的自然状态,通常这种状态受到思维的蒙蔽而模糊,多加练习之后,你的这种平和与宁静的感觉会加深。实际上,这种深度是无止境的。你同样会感觉到一种来自你内心深处的喜悦。
这不是一种意识模糊的状态。一点儿都不是。在这里,意识不会丢失。恰恰相反,如果内心的平和是以意识水平的下降作为代价,如果获得宁静的代价是变得缺乏生命力与警觉性的话,那它们就不值得拥有。在这种内在的联结之中,你会比思维认同状态下更为警惕,更为清醒,更为临在。它同样会提升赋予你身体生命能量的振动频率。
随着你进一步深入这种“无念”的状态(东方人的说法),你会认识到一种纯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会如此喜悦地感受你的临在:所有的思维、情绪、身体以及整个外部世界,在与你的本体比较之下,都不那么重要了。然而这不是一种自我(selfish)的状态,而是一种无我(selfless)的状态。它超越了你原先认知的自己(yourself)。这种临在实际上就是你自己,但不可思议的是,它比你伟大。我在这里努力阐述的问题可能听起来荒谬甚至自相矛盾,但是我没有其他更好的表达方式了。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这一刻,从而在思维中创造那种空白。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将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并创造一种无思维的空白。在这种空白中,你高度警惕,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你没有在思考。这就是冥想的本质。
迈向开悟之途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从对思维的认同中摆脱出来。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可通过任何日常活动来练习这种方法。比如,每次你在家中或办公室上下楼梯时,你每一步、每一刻,甚至每一次呼吸时都全神贯注,完全集中你的注意力。或者当你洗手时,关注与洗手有关的所有感觉:水的声音和感觉、手的运动、肥皂的香味等等。或者在你上车时,关闭车门后,停顿几秒钟并观察你的呼吸。觉察到那个宁静且强而有力的临在。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衡量你的练习是否成功:你内在所感觉到的平和的程度。
所以迈向开悟之途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从对思维的认同中摆脱出来。每次,当你在思维中创造空白时,你的意识就会变得更强。
某天,你可能会发现你在冲着你大脑中的声音微笑,就像你冲着孩子调皮的动作微笑一样。这意味着你不再认真地对待你思维的内容,因为你的自我意识不再依赖于它。
超越你的思维
难道思维对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来说不是最为关键的吗?
你的大脑只是一个工具。它是被用来处理特殊任务的,当这个任务完成时,你就让它处于休止状态。因此可以说,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是无用的,甚至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如果你观察你的思维,你就会发现这是真的。这还导致了你生命能量的严重损耗。
实际上这种强迫性的思维是一种上瘾症。上瘾症的特点是什么?非常简单:你没法选择停止,它甚至比你还强大。它同样给你一种错误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会最终变成痛苦。
我们为什么会对思维上瘾呢?
因为你认同思考,就是说,你从思考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因为你认为,如果你停止思维活动,你将不复存在。随着你逐渐长大,在你个人和文化环境的制约下,你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自己的形象。我们不妨把这个虚幻的自我称为“小我”。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它才能存活。“小我”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在这里,我所指的是虚假的自我,它是我们无意识地认同于思维而产生的。
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
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完全颠倒是非。这是因为,当我们的大脑由小我掌控时,它是功能失调的。小我尽力使过去发生的事情复活,因为如果没有过去,你将会是谁?它还不断地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它能继续存活,并且在未来寻找某种慰藉或满足。它会说:“某天,当这个、那个或其他的事情发生时,我就会很好、很幸福,也很平和。”即使当小我看似在关切当下时,它所关切的也不是眼前的当下,因为小我看待当下的方式完全错误——它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的。或者它把当下作为达成未来目的的手段,而这个目的,始终存在于思维所投射出的未来。观察你的思维,你就会看到小我的这种运作方式。
当下时刻就是解脱的关键。但是,只要你与你的思维认同,你就难以找到当下。
我不希望丧失分析 以及辨别事物的能力。我不介意学习如何更清晰地思考问题,但我不愿失去我的大脑。思维是我们所拥有的最为贵重的天赋。没有了它,我们将沦为一种动物。
思维的优势不过是意识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我们现在就需要向下一个阶段迈进,否则,我们将会被已经演变成怪兽的大脑毁灭了。在下面的章节里我将会对此做详尽的讨论。思维和意识不是同义词,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如果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但是意识的存在不需要思维。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维,而不是下降到思维之下属于动物或植物的层面。在开悟的状态中,必要时你还是会运用你的思维,但是运用思维的方式会更为集中、更有效率。你主要为实际的目的而运用思维,但是你会从不自主的自我对话中解放出来,享有内在的宁静。当你利用你的思维时,尤其当你需要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时,你会在思维和静止之间、思维和无念之间徘徊。无念是有意识但没有思维。只有在这种方式下,你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因为只有在这种方式下,思维才有真正的力量。当思维与意识失去联系时,思维会快速地枯竭、变得病态和具有破坏性。
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生的机器。攻击、防范其他的思维,收集、储藏和分析信息——这是它所擅长的,但是这些不具有创造性。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不管他们是否知道,都是在无念的、内在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都声称他们的创造性突破来自于无念状态。对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调查令人吃惊,调查结果显示,“在那个短暂的、决定性的创造本身的过程中,思维只起到了小部分的作用”。所以我可以说,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身体或生命的奇迹不是通过思维来创造和得以维持的。很明显,有一种比思维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一个长度只有1/1 000英寸的人类细胞,它的DNA里包含的指令足以填满1 000本、每本有600页的书,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对身体的工作原理了解得越多,我们就会越多地认识到在它之内运作的智力是多么伟大,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是多么少。当思维与智力联结起来时,它将会变成一个多么伟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