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不是冷漠无情,无动于衷,而是有着显明态度与内心体验,充满着感情色彩。人们这种对现实环境和事物所产生的态度与内心体验称为情感。人们在感知事物时,对来自躯体内部的感觉与来自外界客观世界的感知,都伴随着相应的态度与表情,这种喜、怒、哀、乐、爱、憎体验与表情,总称为情感活动。情感活动的产生,来自对事物的感知和对事物的态度。因此,情感与思维、行为等心理过程互相影响又互相配合。正常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是协调统一的。情感活动是心理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把主要与机体生理活动相关的较初级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把与社会心理活动相联系的较高级的内心感受称为情感。如由外伤疼痛产生的痛苦体验,或由美味佳肴得到的愉快享受属于情绪;道德感、审美感、对事业的态度等属于情感,情绪和情感共同组成情感过程。精神病患者常常同时产生情绪与情感障碍。
情感活动包括哪些方面?
正常的情感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情感的倾向性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情感活动都有诱发的因素和指向的目标。如医生对病人的关心、爱护与同情,是由于病人的疾病痛苦诱发的,即指向患者。精神病患者的情感活动往往缺乏这种倾向性。
2.情感的稳定性 正常人的情感活动具有自制能力。因此,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精神病患者的情感活动常常丧失了这种稳定性。
3.情感的效能性 正常的情感具有影响行为的作用。例如愉快与幸福感常能使一个人的学习、工作效率提高。这属于情感的效能。
4.情感的深刻性 正常人的情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深刻性。只有能深刻渗透到一个人生活各方面的情感,才能形成深厚的情感,而肤浅的情感,既使是强烈的,也只能是暂时的、变化无常的。某些精神病时,其情感活动可能是肤浅的、强烈的一时性冲动,而不能形成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