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空白效应?空白效应的例子,应用和启示

2022年7月31日 发表评论

什么是空白效应?“空白效应”本身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中国有个句子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它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语言变得苍白无力,人们早已从作者描绘的场景、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为举止了解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空白效应运用得恰到好处会带来神奇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留白。如在表达方面留白,针对某些问题,教师不妨先不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去想、去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思考方面留白,教师应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判断和面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空白效应的启示

有关实验表明: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入课堂后,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大约能维持20分钟。在这之后,学生的神经便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应抓紧这宝贵的20分钟,精心设计导语,然后通过新颖、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或形式,提高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学习课文主要内容。其余时间用讨论、提问、讲练结合等方式来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刺激人的眼、耳、鼻、手、脑等器官,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而有些老师把课堂的40分钟都用来讲授知识点,不给学生留下一点思考余地,学生就会觉得疲惫不堪。

在教学中,教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往往把“满堂灌”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像个机器人一样忙于听课,忙于记笔记,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来不及消化就吞进肚子里去了。“课堂上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忆笔记,考完忘笔记”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相反,在课堂教学中留下空白点,学生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较少,在课堂中大脑可以得到积极的休息,由听转为思,容易记忆所学知识,而且更容易荡起想象的浪花,激起好奇的涟漪。

  空白效应的例子

李老师班上新转来一女生,名字叫小芳。刚来第一天就没写作业,并且理由很充分。一个星期过去了,小芳的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这在以前,李老师一定会对此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次李老师觉得孩子是转学来的,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情况。

于是,李老师找来小芳,拍了拍她的肩头,像对大人一样,说:“小芳同志,今天就咱们俩,能不能透露点小秘密给我,为什么这么不愿意写作业?”小芳一听我这么称呼她,一下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犹豫了一会儿,小芳终于开口了。原来从上三年级开始,小芳感觉功课好像一下子多了,要写的作业也比以前多了,而且就在这时候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根本没时间照顾她,她在奶奶家有不会的,奶奶也不能辅导,久而久之,就对写作业非常的厌烦。再加上一不完成作业老师就批评,更进一步增加了小芳对作业的厌恶,进而导致了“破罐破摔”——老师越让写,她越是不写。了解到“病根”,李老师就想,小芳既然这么讨厌写作业,那么我能不能来个逆向思维,你不是不愿写吗,好,那就不用你写。于是,李老师对小芳说:“这样吧,既然你这么讨厌写作业,老师也尊重你,特事特批。允许你可以不完成作业,不过家长如果要问,‘解释权’在老师这儿。”小芳一下愣了,有点不相信地看着老师。李老师没有继续往下说,他觉得此时长篇大论,滔滔不绝都是没有作用的,这个时候有必要留给孩子一定的思考空间。

说实话,看着小芳走进了教室,李老师心里也是没底。第一天,小芳和往常一样没写作业,意料之中。第二天,还是没有动静,李老师有点着急了。第三天,李老师刚走进教室,小组长就过来了说:“老师,小芳今天写作业了。”李老师一听,心头喜,赶紧把小芳的作业要了过来,刚准备批阅,没想到里面还有一张小纸条,纸上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这几天你们都不和我要作业,我觉得很孤独,好像和同学们不一样。我很怀念以前完成作业的时候,每天都会很开心地上学,也不用不停地补作业,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我。往后我要按时完成作业。”看了小芳的纸条,李老师知道孩子的自尊心又回来了,心头对作业的厌恶感已经有所减轻,但让她一下子从对作业的“恐惧”感中走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于是,李老师先在班上对小芳进行了表扬,让她有认真完成作业后的自豪感。同时李老师在征得全班同学的同意之后,又和她“约法三章”:一是可以不完成作业,老师是不会批评的——“欲擒故纵”;二是对于不会做的题,允许第二天早晨拿到教室问老师或同学;三是每认真完成一次作业,都会在争星台给她加上一颗“学习星”。半个学期过去了,小芳不完成作业的毛病已经彻底改了,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案例中的李老师,在面对小芳不完成作业这件事,没有声色俱厉地批评,而是先找小芳谈心,在充分了解情况之后,也没有长篇的说教,而是利用“空白效应”,设置悬念,把问题抛给小芳,留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和空间。然后和全班学生达成协议起帮助小芳,让小芳有一个适应和转变的过程。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正好契合了小芳的性格特点。小芳不仅养成了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并且又重新找回了自信,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空白效应的启示

教育犯错学生,缺乏经验的教师,喜欢喋喋不休地批评犯错学生,使得学生心扉紧闭,有时甚至当场“顶牛”,既影响教师形象,又收不到教育效果。所以批评学生最好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责备。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再被“穷追不舍”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教育效果反而会事半功倍。其实,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句玩笑话有时就可以让犯错学生心领神会,心存佩服和感激。对待爱面子和偶然犯错的学生,有经验的教师就会运用“空白效应”,既保全了学生的面子,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过错,教育目的也容易达到。

教师明白“空白效应”的神力后,在使用时要注意掌握时机,并不是留下任何空白都能起到效应的。留“空白”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一要掌握火候,二要精心设计,找到引与发的必然联系,并在点拨之后,使学生有联想,有垂直思考与平面思考的交叉点。然后以“发问”“激题”等方式的诱因激起学生的思维,从而使之上下联系,左右贯通,新旧融合,用所思、所虑、所获填补思维空白点,获取预期的效果。我们坚信,教育中精心的“留白”,总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