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的核心思想及重要影响

2022年4月21日 发表评论

 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Zimbardo

生于1933年,出生地:纽约州,纽约市。

毕业于布鲁克林学院及耶鲁大学。

 核心思想

数十年来,“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都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个多姿多彩的名字。他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斯坦福监狱实验的主要研究者,这项研究开展于1971年,如今,45年过去了,它极端的结果仍然无时不刻不在引发社会的热烈讨论。

与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实验一样,斯坦福监狱实验也是一个“环境条件能够强烈塑造行为”的完美示例。米尔格拉姆的研究强调的是个体对于权威的服从,而津巴多则揭示出了“社会角色”的重要性——戴上一个手握强权之人的面具,抑或戴上毫无权势之人的面具,能够强烈地影响行为。和米尔格拉姆相似,津巴多也向我们表明,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心理完全正常的人,也会采取极端残忍的行为,而且,一个人不论个性特征如何,都可能会采取这样的行为。津巴多发现,那些被分配了监狱看守角色的人,会开始采取一些非人道的行为,有些观察者甚至认为他们已经达到施虐狂的程度了。那些担当囚犯角色的人则会十分苦恼,如同一盘散沙,内心充满愤怒。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冲突逐渐激烈,以至于津巴多在6天之后取消了实验,尽管按照原本的计划,实验总时长为两周。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安排了具有权威的人物作为实验者,促使残忍行为出现;与之相对比,在津巴多的实验中,并没有强有力的权威要求他人服从,也没有人命令被试去采取非人道的行为。令人吃惊的是,仅仅令人们拥有掌控权力的机会,就足以导致非人道行为出现了。

津巴多强有力地指出,社会角色和环境条件能够导致具有毁灭性的残忍行为出现。津巴多将自己的研究结果推广到了主流媒体,甚至还曾出席国会听证会,讨论监狱条件,他提出的理论认为,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十分轻易地担任自己被赋予的角色,让它们融入到我们的认同当中,同时还让它们许可我们采取极端行为。权力或许是无法抵抗的,它既能带来优秀的行为,也能带来暴虐的行为。

津巴多的研究成果也对群体动力学有所启发。难以想象,如果实验中仅仅包括一名看守和一名囚犯,双方的冲突是否仍会发展到如此激烈的程度。而令一个群体对抗另外一个群体,则会以多种形式提升冲突和不道德行为的严重程度。任何一个看守在看到其他看守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时,或许就更加容易将自己的行为正当化。并且,所有人称呼囚犯时都不使用名字,而是以编号代替,这可能会使得看守没有将囚犯看成是一个一个人,而是将其看作没有固定形状的一团物体。他们被界定为需要被控制住的威胁,而不是拥有想法、经历和情绪的活生生个体。

随着关于该实验结果的报道点燃了公众的道德观念,津巴多的名声大噪。他利用这个平台,让大众更方便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而且他还鼓励社会心理学界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将科学研究结果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津巴多本人不仅致力于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应用于社会议题,他还投身于让大众获得实验结果所提供的教育意义。

最近,津巴多在结合其他社会心理学家所提出的理论的基础之上,总结了驱使好人更有可能采取邪恶行为的七种力量:

●不加思考地踏出第一小步

●对他人的非人化

●匿名/自我的去个体化

●个人责任的扩散

●对于权威盲目的服从

●对于群体规范不加批判地顺从

●通过无所作为或者漠不关心对邪恶被动地忍耐

重要影响

津巴多的研究结果被应用在诸多政治和法律领域内,包括监狱改革运动,以及对当代极端行为及残忍行为示例的研究之中,比如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研究。他还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支持反霸凌教育及其倡议活动。他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还曾对“害羞”进行过深入研究,为此,他建立了一个治疗诊所。此外,他最近的研究主要探讨的是个体在感知时间流逝的过程中存在哪些差异,以及这些知觉如何影响个体对于时间的使用。

即便驾驭权力的机会是被随机分派的,我们也仍然可能会滥用权力。不难想象,现实生活中的某些角色——并不是随机安排的,而且我们认为自己确实有扮演这个角色的资格——更加会将我们对他人的不礼貌行为合理化。在你认识的人里面,是否有人对待餐厅服务员像对待下属一样,极尽颐指气使之能事呢?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估计他并非从内心深处就是腐化之人,而且他身上肯定拥有可取之处;否则,你根本也不会和他一起吃饭。

只不过,“被服务对象”这一社会角色中包含的某些事物,让这位朋友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同情心和人类共同体的感觉。

如我们所见,匿名性同样会导致一些存在问题的行为出现。举个例子,为什么在线评论论坛变成了仇恨聚集的污水池呢?有证据表明,与真名实姓时相比,在匿名性这一面具的保护下,人们的行为将会更加冷酷无情。或者,你也许曾经在工作时收到过匿名的、消极攻击的纸条,纸条中嘲讽的语气会让你难以相信这竟是出自同事之手。你是否曾经见过完全被涂鸦所覆盖的公共厕所呢?可能你甚至也会在上面添上一笔——既然其他人都已经涂鸦了,你也就不再觉得自己要对毁坏公共建筑物负上个人责任了。

值得指出的是,即便是那些对于津巴多的实验方法多有批评之人——他们认为,津巴多出现在监狱中,会对看守的行为有所诱导;被试是自我选择的,即他们是自发报名参加实验的,或许意味着那些成为看守的人本身就对监狱生活非常感兴趣,而且十分渴求权力——也坚定地认同现实生活中的监狱是一个十分悲惨而且令人恐惧的地方。真实监狱中的看守同样是自我选择的,而且有理由推断,其中至少有一些人,会乐于去了解:拥有对于他人的绝对权力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真实监狱中的看守,同样可能会随时受到那些以“命令高于一切”为圭臬之人的观察与监督。所以,从实验方法的角度来看,津巴多的监狱实验或许并未做到不偏不倚,而且其中所出现的行为或许也并不纯粹。但这恰恰进一步说明了,在真实监狱中,由于各方面条件并不那么具有随机性,所以发生的事情也许更加恶劣。

所以,或许并不是任何一个人在相应的环境中都会变得暴虐成性。只不过,令人心碎的是,这样的环境在实验室之外成千上万,甚至更为极端,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而且,那些自愿选择投身于这些环境中的人,可能更加容易采取施虐狂式的行为。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