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完全否定仇富心态的作用。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心态或许还能促进富人们的亲社会行为。荷兰心理学家文恩(Niels van de Ven)等人发现,成功人士对那些嫉妒他们的人更友善。因为这类人害怕成为恶意嫉妒的对象,所以会更愿意帮助那些他们觉得可能会妒忌他们的人。
嫉妒可以分为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两种。善意嫉妒者会努力地表现自己,以便能更接近自己嫉妒的对象;而恶意嫉妒者则想着怎样打败自己嫉妒的对象,这种人最喜欢幸灾乐祸,倾向于把别人的不幸当成自己的机会。
文恩便以这两类嫉妒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在实验中,一组人被告知将获得5欧元的奖励,目的是使他们感觉自己可能会遭到嫉妒。这些奖励有的时候是根据他们所获知的测验成绩来发放的,是应得的;而有的时候则完全不是以测验成绩为依据的。研究人员认为,应得的奖励会引起善意嫉妒,而那些不应得的奖励则会招致恶意嫉妒;觉得自己被人恶意嫉妒时,人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帮助别人。
接下来,在志愿者将要离开时,研究人员故意把几块橡皮掉到地上。那些认为自己被恶意嫉妒的人,更有可能帮研究人员捡起橡皮。这是因为嫉妒的恐惧可以鼓励人们改变行为方式,以促进群体中的社交互动。如果你被他人嫉妒,可能会表现得更和善,因为你会试图安抚那些嫉妒你的人。
当然,被嫉妒的人更愿帮助别人,也有可能是出于维护自己名誉的缘故;名誉对一个人非常重要,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更看重名誉。他们认为,名誉就像精美的瓷器,一旦受损就很难修复。因此,为了自己的名誉不受流言的影响,他们更愿意在经济上表现得慷慨一点。
我们来看看一项研究对这一理论的检验。英国皇后大学的皮雅扎(Jared Piazza)和贝林格(Jesse Beringa)进行了“独裁者游戏”实验:学生们需要,分配10枚筹码,可以给别人,也可以留给自己。从经济学角度考虑,最优策略是把所有10枚筹码都留给自己。实验中,一部分人被引导相信,他的分配行为会被人传出去。这样,如果他一毛不拔,或是太抠门,声誉便有受损的风险。
结果显示,那些担心名誉受到流言威胁的人,在分配筹码时表现得更慷慨。这说明,人们感觉自己正被流言威胁,可能有损名誉时,会变得慷慨。这或许就是让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的最后希望。设计这个策略时,我们都认为,境况好的人应该跟其他人分享。
但是,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沃斯(Kathleen Vohs)等人用实验证实,设想是美好的,但人性是残酷的。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很可能只不过是贫穷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当自己的境况变好之后,我们并不愿意这样做。沃斯的这个实验一共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志愿者玩“大富翁”游戏,游戏结束后研究人员给志愿者200~4000元不等的现金。第二阶段要求志愿者分别思考在经济状况良好或经济萧条时,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第三阶段让志愿者写一篇短文,一部分人所写的内容要与金钱有关,另一部分人所写内容则与金钱无关。在最后阶段,让志愿者坐在钞票图像的旁边,或其他非金钱东西的图像旁边。
结果,只要志愿者被暗示与金钱相关时,个人表现能力会突然变强,但与别人合作的意愿都会变弱,而且很少考虑别人的行为和意图,比如,那些直接接触到“钱”的人关爱和帮助“经济困难”的人时间更短。他们宁愿坐在远离人群的角落,更喜欢独来独往,要求独立完成工作的愿望很强烈,一般也不会寻求帮助。
因此,或许只有人们的仇富心理和富人们的名誉担心,才能让那些先富起来的铁公鸡成为善人,更愿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