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是真的吗?在人们的印象中,催眠像玩魔术戏法一样,能使你在被催眠的状态下做出诸多超乎你想象的事情来,诸如可以举起自己在清醒时绝对无法举起的重量;可以让你喝白开水能喝出苹果汁的味道来;可以让你变成一个你所熟悉的人,并用他的声调、神态、习惯说话……许多人因此而怀疑:享有如此盛名的催眠术是不是一种骗人的把戏?因为它与我们所知的科学常识相悖实在太远了。
什么是催眠?
现代的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催眠其实是一种处于觉醒和睡眠之间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催眠几乎隔绝了一切外界刺激,使被催眠者的受暗示性明显增高,并且只对催眠师的暗示产生反应。这是因为此时的大脑只有一部分处于兴奋的状态,其他部分则全部休息。处于兴奋状态的那部分大脑像一扇打开的窗口,催眠师的暗示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进入人的无意识领域,充分挖掘无意识的巨大能量。由于许多心理疾病都是由于无意识的冲突造成的,因此可通过催眠对人的无意识进行暗示,使冲突得到解决,催眠疗法由此而生。
根据催眠深度的不同,可把催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控制。
在活动控制阶段,虽然意识仍然清楚,但肌肉已有催眠反应,其反应由接近脑部的眼睑开始,依次向右臂、左臂、脊背、腰和双脚扩散,使人进入虽想抵抗(因为仍有意识),但行动却被控制的催眠状态。比如首先是眼睑出现反应,叫“僵化现象”,眼皮眨巴眨巴的,进入僵硬状态。这是在暗示下进行的持续反应,因而,若对被催眠者说,“你无法睁开眼睛”,他即使拼命努力,也无法睁开。手腕出现“僵化现象”后,如果给予“不要放下你的右臂”的暗示,那么无论他多么努力,也无法放下右臂。
第二阶段——知觉控制
通过意识的门槛后,更典型的催眠现象出现了,这时人的自我抵抗力丧失殆尽,可根据暗示的要求、使被催眠者视、听、味、嗅、触等五种感觉准确地产生反应。如味觉控制,暗示说烟酒味道不好,历来觉得可口的烟酒立刻变得苦口。这种效果在催眠醒来后仍会持续下去,故能禁烟酒,治偏食。
第三阶段——记忆控制
记忆控制阶段是催眠的最高阶段。本阶段意识完全丧失,被暗示性极强,可以使被催眠者转换人格,年龄返轻,甚至造成梦游状态。在唤醒被催眠者时,如果暗示说“催眠中的事全忘了”,醒来后,则全然不记得催眠中的事了。即能够产生暂时丧失记忆的状态。
催眠疗法是指应用催眠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以暗示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催眠状态下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受暗示性极高,因而,我们可以根据催眠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对被催眠者施以恰当的暗示,可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活动控制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放松、休息,降低反应灵敏度。因此,在该阶段能去除紧张感和烦躁情绪。
知觉控制又叫“心理排练”,是事先从精神上加以练习,在催眠状态下进行模拟体验,这样,临到正式场合,就不会感到紧张、惶恐,它也可输入一些积极的信念,使当事人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加强自己在待人处世、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
记忆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被压抑的紧张心理,找到感情被压抑而不愉快的原因。如果这种内心大扫除成功了,就会一扫不安感和紧张感,前后判若两人。
催眠可分为自我催眠和他人催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掌握一些自我催眠知识,利用催眠状态下受暗示性极高的特征,不断给自己输入一些积极性情感、良好的感觉以及正确的观念等,使其在意识和潜意识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可以通过心理生理作用机制对身心状态和行为进行自我调控,这对于提高我们的身心健康,开发自我潜能无疑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