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催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021年12月16日 发表评论

影响催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社会错综复杂,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催眠也不例外。想知道自己被催眠的可能性有多大吗?想要搞清楚这一点,就要先了解影响催眠可能性的因素。

  年龄因素

催眠学家提出,催眠的可能性在一段时间内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稳定性。当然,资料表明,被催眠的可能性也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研究发现,7岁以上的儿童具有良好的催眠易感性。一直到14岁以前,被催眠的可能性都会日益增强。

14岁以后,催眠易感性开始逐渐减弱,这种趋向要持续整个成年时期。

斯坦福催眠敏感性量表A式的测试发现,9~14岁的儿童被催眠的可能性最强,而40岁以上人群被催眠的可能性最差。由此看来,这几种研究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都充分说明受试者的被暗示性程度与年龄有着莫大的关联。

被催眠的可能性之所以随年龄发生变化,部分原因可能是个人的僵化、信任与遵从等人格特质的变化。如果被催眠的可能性有生理学基础的话,那么它就会受到生长和衰老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不仅如此,人的心理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被催眠的可能性的变化也可能受到心理变化的影响。

  智力因素

智力与被催眠的可能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一点被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研究成果所证实。艾森克曾经系统地探讨英国人被催眠的可能性与智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从低于平均智商(IQ60)到平均智商(IQ100)这个阶段,容易催眠的程度呈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智商越高,越容易被催眠,被催眠的可能性越大。就像催眠师常说的:越是聪明的人就越容易进入催眠状态。

  性别因素

大家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被催眠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经过巴伯暗示性量表测试,性别与受催眠者被催眠的可能性无关;被催眠的可能性与实验者的性别也无相关性。不过,实验表明,测验者与受催眠者的性别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女性受催眠者在男性测验者的指导下可表现出更大的被催眠可能性,这有可能和人们常说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有关。

还有人指出:有些人对催眠师具有选择性,遇到某些催眠师能表现出较大的被催眠可能性;但是遇到别的催眠师,被催眠的可能性则很小。由此可见,催眠师与受催眠者的关系越“融洽”,被催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如果某人有某种很强烈的被催眠动机,而且态度非常积极,并积极配合催眠师的行动,那么其被催眠的可能性就很大;但如果他抱有消极的态度,甚至有强烈的抵触心理,则被催眠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总而言之,被催眠的可能性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某种程度的提高,但究竟哪种因素起主导作用,目前尚无法做出定论,需要人们进一步去研究和发现。

网上咨询/报名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户口本名字
能联系上你的电话
方便老师联系
你想了解什么问题?